纸媒在近年间遇到明显的成长瓶颈,部分媒体甚至开始显现下滑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寻找新的增长点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在新媒体方面,仍是“雷声大雨点小、投入多产出少”的状态,预计这一状态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摆在纸媒面前的问题是:是否已没有其它事情可做?
以深圳为例,纸媒竞争在城市内容层面已比较充分,主要是深圳报业和南都之间的竞争。但细分析,本地市场还远未得到充分开发。南都作为区域性媒体,对本地已形成较强的渗透力。庞大的采编、经营和发行团队,已触及到城市的末梢环节。
延续这一战略,继续细分本地市场,拓展受众群和盈利空间,是最合理的发展战略。
自2012年8月起,南都在深圳7个区陆续推出“鹏城通”系列免费社区报。经10个月的运营培育,已成为南都深圳新的增长点,第二年即可有逾千万元的营业收入,并确保20%左右的利润率。社区报是否能成为都市类报纸持续有力的增长点?本文以“鹏城通”过去半年的历程为蓝本进行探讨。
贴近性需求未得到满足
“鹏城通”初创的构想是,在深圳10区(含功能区)中选取部分区域,针对性增印一叠8版的区域细分读本,传递区委区政府声音,集纳区域消费资讯,提供邻里互动平台,强调市井味、烟火气,每周一期,除随主报发行外,还可定投于政府、社区、企业及商业场所,针对有效读者群发行,尽量做到密集覆盖。
其运营理念是:南都无处不在,通过新闻、发行的密集覆盖,带动广告的密集覆盖,以地缘新闻来赢取增量广告,通过开发读者来开发经营。
社区报并非新鲜事物,其在欧美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拥有广泛的读者。按照美国全国报业协会的统计,全美共有近8000种每周或每日出版的社区报纸,广告商每年在社区报纸投入的广告费用超过50亿美元,每周阅读社区报纸的美国人超过1.6亿。
尽管美国纸媒也显现出衰落趋势,但股神巴菲特却从几年前开始不断买进一些社区报。从巴菲特追求安全稳健的投资风格分析,应基于其粘性强、成本低、受网络冲击小的特点。市民对贴近性信息的需求,在当前远未得到满足。
在深圳,于2001年8月公开发行的社区报《南山日报》也曾经一纸风行,其确立打造“中国第一份城市社区报”的办报理念,通过订阅、零售和免费派发等方式,发行量达20万份左右,2003年因相关政策而停刊。2007年,《新民晚报社区版》与闵行区委合作创办第一张分众型社区报《新民晚报社区版?闵行新闻》,同年又分别在杨浦、浦东、徐汇创办资讯型社区报,内容以当地各大社区居民关心的话题和消费需求为主。
综合内外形势,我们判断:社区报仍是广告增量的蓝海,其成功与否,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社区文化,以及报纸本身的采编、经营精准度有关。深圳是移民新城,经济结构转型,人的沟通需求愈加凸显,对小圈子信息的需求强烈,只是缺乏平台和对接口。随着越来越多大型社区的建立以及片区文化的成熟,纸媒向细分地域切入并提供更多个性化资讯及贴近性新闻,已是市场大势所趋,也是稳定和培养忠实读者群的重要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