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3年·第6期

社区报的运营模式与发展对策【2】

李玮

2013年09月26日16:31    来源:中国报业    手机看新闻

发行渠道的分众化和精准性

除了内容上的差异化外,社区报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在于发行的分众性。《新民晚报社区版》选择在最具消费能力的商圈社区建立发行点,向广告客户提供精准的目标读者群。

在同样发行量的情况下,报纸发行越密集,广告传播效果越好;报纸发行越分散,广告传播效果越差。这就是报纸发行营销的“小市场大影响”原理。创办之初,由于没有可直接效仿的发行渠道,《新民晚报社区版》“摸着石头过河”自己闯路子。2007年创办《新民晚报社区版?闵行新闻》后,一度在杨浦、徐汇、浦东三个区创办资讯型分众社区报,依靠区域服务类广告收入,到年底基本实现收支平衡,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十大创新报业”。但由于区域性广告资源少,经济效益不高,报纸影响力也不大。

2008年报纸改版,在原来资讯型分众社区报的基础上,以大区域为发行渠道,改名为《东区资讯》、《西区资讯》和《浦东资讯》,以吸纳更大范围的区域商圈广告,增加发行点。但由于发行点过于分散,对广告客户缺乏吸引力。

分析两次改版的发行布局可以看出,分众不是分散,不可忽视人群的密度。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来看,城市化都表现出这样的规律:人口密度越高,经济效益也相应越高。长三角地区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00人,其中上海浦西地区最高,每平方公里3.5万人,同时经济效益也是最高的。因此,2009年再次改版的社区版聚焦目标人群发行,在上海中心的6个区,选择250个中高端住宅区、300幢甲级商务楼作为发行点,打造上海中高端消费人群的“社区资讯管家”,并将分散的三张周报改为周二刊日报。这次改版实现了在高广告价值区域的有效发行,达到发行效果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改成日报发行初期,采取三段式拦截派发,即在中高档小区门口、甲级商务楼里和地铁口派发,目的是扩大社区版的知名度。此后,报社通过和小区签订协议的方式,使社区报真正进入社区。这样做,一是符合最初的办报理念,创建社区互动新平台;二是稳定了读者群,使报纸更精准地到达目标读者手中。为确保发行量不流失,报社与投递公司组成督导小组,去各小区、商务楼暗访督查,查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在报上公布发行点,设立监督电话,便于小区读者投诉。两年来,不仅社区居民喜欢社区报,小区物业也将发行社区报作为增值服务项目,不少小区还提出了增加报纸数量的要求。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燕帅)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