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主义与成舍我新闻教育思想的话语建构与实践【2】

高级职业班,目的在“造就发行、广告及事务上管理人员”。投考资格限初中毕业,除“事务方面的发行、广告、会计、簿记”等课程外,还设有报业发达史、新闻摄影术、报业管理学、报纸经营法、英文、国文和史地等课程。学生毕业后不继续升读本科者,可入报社参加经营管理方面的事务。
本科班,目的在“造就主笔、总编辑,及事业方面的指导人才”。投考资格须高中毕业,其课程设置,“则专注意于法律、政治、经济和若干主要的社会科学,其程度,将与一个完全法科大学相当。”[4]88
成舍我的北平新闻专科学校也没有完全实现他的目标。该校首先创办的是排字和编辑两个初级班,由于不收学费,报名者非常踊跃。1935年,又办附设的高级职业班。1937年决定开办本科,7月已登报招生,后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平沦陷,学校停办,计划没能实现。1943年,为收容流亡学生,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同时也为世界报系的战后重建培养人才,成舍我在桂林恢复了北平新闻专科学校,直至1944年夏,日寇进逼桂林后停办。
成舍我在立报—立人—立国的民族主义思路中,主张通过培养“手脑并用”的新闻人才,打通“脑力劳动和筋肉劳动”之间的界限,改变知识精英与普罗大众之间的疏离状态,强化记者对底层社会的认同感,践行大众化的办报理念,增强其服务社会的自觉性,使报纸能成为普通民众的“生活日常品”,实现现代国民意识“落地”的目标。
四、“立才”需“立教”
在民族主义框架下,成舍我将“报纸”作为立人立国之具,以“大众化”为实现途径,以“手脑并用”的新闻人才为依托,新闻教育应职业与学科并重,实务与理论并重,兼具“职业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双重属性,培养“手脑并用”的记者:“新闻教育一方面是职业教育,一方面也是文化教育的一种,技术的训练和学理的研究,都应该同样重视。”[5]97
(一)新闻教育是职业教育
记者是现代分工的产物,承担为社会提供新闻产品的职能。由此,新闻教育属于“职业教育”,应以实践作为教育的基础,以培养职业记者为目标,记者应熟悉新闻生产的全部流程,全面学习采写、编辑、校对、印刷、广告和管理等各项新闻业务,能够全面参与新闻编辑与报业管理,成为具有“动手能力”的记者。
(二)新闻教育是文化教育
在成舍我的民族主义视域中,报纸承担立人建国的职能,新闻教育应具备“文化教育”的属性。记者在熟悉新闻业务的同时,还应具有“动脑能力”,明了现代新闻的标准和规律,树立服务社会和国家的职业精神和操守,保持报纸对权力的疏离和文化批判意识,强化接近大众、改造大众的责任意识。经由这样训练出来的记者,他们所主持的报纸,就能“与全国的民众,打成一片,通力合作,才可以小之增进社会的福祉,大之突破民族的复兴。”[6]50
成舍我对新闻教育的混合式定位,是要将新闻职业化与报纸大众化结合起来,并将学徒式新闻教育和建制化高校教育加以整合,以兼顾报业盈利与改造社会之需求,是一种以文化运动为里,以实用主义为表的新闻教育思想架构。
结语
从民族建国这个民族主义目标出发,在后五四时代,成舍我看到“立人”以“立国”的启蒙思路中所存在的缺陷:启蒙精英与民众之间方枘圆凿,存在着难以缝合的扞格与隔膜,知识分子的民族国家焦虑难以转化为民众认同,“自由”和“民主”等现代性价值找不到生存的土壤。简言之,精英们的传播设计难以在底层民众那里建构与现代民族国家相符的文化形态。
面对传播困境,成舍我提出了报纸“大众化”及其相应的教育思想。为此,成舍我主张创办“职业教育”加“文化教育”的新闻教育,以培养“手脑并用”的新闻人才,在打通劳资对立,实现报馆归员工所有的同时,消灭劳心与劳力之别,打破知识精英与底层群众两橛所造成的传播困境,以新闻教育的社会化推动知识分子深入民间,表达民众呼声,实现“工作者有其报”的目标,并最终促成“人民主权”的现代国家的建立。这种话语建构路径,虽有矛盾性的一面,在他的“大众化”思路中,“大众”既是民族主义的主体,又是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如果通过其购买行为坐实的话,那么民族主义主义主体如何落实,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7]但它兼顾宏大话语与专业叙事,将新闻实践与社会改造结合的新闻思想建构路径依然有其合理性,或许可以成为当代中国新闻改革的思想资源。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民国新闻教育思想研究》(批准号:XJK014BLL00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新闻思想的生成与流变研究(晚清—民国)》(批准号:15YJA860016);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新闻思想研究(晚清—民国)》(批准号:15A052)
参考文献:
[1]陈平原.舆论家的态度与修养:作为北大学生的成舍我[A].中国人民大学港澳台新闻研究所.报海生涯:成舍我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2]成舍我.“纸弹”亦可歼敌[A].刘家林.成舍我新闻学术论著(上册)[C].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3]成舍我.我们的宣言[A].刘家林.成舍我新闻学术论著(上册)[C].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4]成舍我.如何使报纸向民间去[A].刘家林.成舍我新闻学术论著(上册)[C].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5]成舍我.我所理想的新闻教育[A].刘家林.成舍我新闻学术论著(上册)[C].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6]成舍我.我们的两个目的[A].刘家林.成舍我新闻学术论著(上册)[C].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7]唐海江.论1930年代北平新闻学话语的逻辑构成与纠葛:以《世界日报?新闻学周刊》为文本个案[J].国际新闻界,2009(2).
(阳海洪系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新闻学博士,新闻系主任;娄思雨系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