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讲述美好故事,传递正能量
这是泰州台转换电视新闻叙事方式的又一尝试。《新闻夜班车》发起了寻找“最美儿媳”活动,改变以往“采访+解说”的模式,由采访对象以第一人称叙述。2014年5月下旬,《小范帮你忙》分上下两篇播出《寻找50年前初恋》,这是泰州台和苏州台联手开展的采访活动。通过讲述媒体记者帮助70岁的老大爷陈宗衡寻找半个世纪前初恋情人的故事,弘扬人性的真善美。
节目以激烈的夫妻对白冲突开篇,设置悬念,将为什么要寻找的疑问贯穿节目始终,吊足观众胃口。泰州台和苏州台两个栏目在这次寻人之旅中采用接力形式,从苏州到连云港再到泰州,记者以鲜明的纪实风格,真实记录了他在寻找“初恋”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从期待到彷徨到忐忑再到最终释然。整篇报道采访深入,抽丝剥茧,情感细腻真挚。谜底到最后才揭晓:“与其说是寻找50年前的初恋,还不如说是寻找一段被历史遗弃的岁月。这次寻找与爱情无关,只会让陈宗衡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庭。”对于这样一个敏感的题材,记者很好地把握了报道尺度,引导人们珍惜当下、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四、践行群众路线,以心感人
2014年以来,借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契机,泰州台一方面举办了一系列服务受众活动,进一步密切了与受众的联系;另一方面苦练内功,提升节目品质。有意识、有组织地引导新闻一线人员“走出去”,是泰州台推进文风转变的重要举措。“走出去”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走出去”,将采编播人员送往上级台轮训,让他们跟班实习,观摩上级台同行如何走基层、改文风。2014年下半年,泰州台选派人员到央视挂职实习一年,又分批次派出采编播人员到江苏卫视跟班学习。每批派出四人,为期两周,体验上级台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方法,收获良多。台总编室组织开展“送剧下基层·你点我播”活动,20多位广播电视主持人每月一次,分批到社区举办晚会,介绍将要播出的电视剧,请居民填写问卷调查表,把选择权交给受众。各栏目也根据自身定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区行活动。比如在母亲节这一天,《小范帮你忙》栏目联合市妇联在留守流动和孤贫儿童中征集216个“微心愿”,并在街头举行“你的微心愿 我来帮实现”认领活动,现场有65个孩子的微心愿被成功认领;“六一”儿童节前夕,又联合相关学校开展“手拉手”义卖活动,筹集善款11838元。泰州台的方言类民生节目《直播生活》开展了“流动服务街”活动,深入社区,免费为居民服务,既让百姓得到实惠,也让采编播人员自身受到教育。2015年元旦当天,该栏目联合泰州市救助管理站开展送流浪者回家的公益行动,网络红人“暴走哥”是第一位受助对象。记者历时三天、跨过三省,辗转近2000公里,在为“暴走哥”找家的过程中,遭遇了迷路、风险和失望。值得庆幸的是,几经辗转,最终他们将离家二十年的“暴走哥”送到了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的老家。突然见到失踪多年的儿子,两位古稀老人——“暴走哥”的父母喜极而泣,感动了现场所有人。此事经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报道后,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二是在“走出去”的同时,泰州台还注重“请进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泰州台专门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座谈,听取他们对改进报道工作的意见。2014年记者节前夕,泰州台又举办开放日活动,来自社会各界的受众代表240人、客户代表60 人走进广播电视台,参加媒体推介会,参观节目编辑、录制和播出的流程,并为获得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和优秀经营人员的广电职工颁奖。这让受众代表切实感受到了新闻一线工作人员的酸甜苦乐,从内心深处对这个行业有了认同。不少人走上主播台,亲身体验一把当新闻主播的滋味。他们表示,以前只看到新闻采编播人员光鲜的一面,没想到他们工作这么艰辛。今后要本着真诚关心的态度,多向周围的人宣传他们、介绍他们,多提建设性的意见。
这些“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活动貌似与具体节目采编无关,但实际上却对节目采编播人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让他们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上体验了生活三昧,体会到转作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地探索改文风的路径。
在举办系列服务活动的同时,泰州台还苦练内功,以制度建设力推“改文风”。2014年年初,台里专门出台一号文件,为节目生产制定一系列可操作性的指标。同时积极组织观摩、研讨等活动,提升了队伍素质。这些举措为泰州台“改文风”工作向深度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
(作者系江苏省泰州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