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新媒体观察聚焦:互联网企业春节血拼:除夕红包大决战互联网企业激烈抢夺移动支付市场。大众点评、美团猫眼、格瓦拉等电影O2O平台分别推出各种9.9元、19.9元特价电影票争抢票房;移动互联网发展势头强劲:微信拜年、红包拜年让短信业务黯然失色。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已经于去年底超越PC端。
一、互联网企业除夕红包大决战,移动支付市场争夺激烈
今年除夕夜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不是央视春晚的节目,而是几个互联网企业的红包大决战。经过一段时间的抢红包预热,除夕当晚的红包大战十分激烈,据腾讯公布的数据显示,春晚直播期间,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达到110亿次,峰值达到每分钟8.1亿次,除夕当日微信红包收发总量10.1亿次;阿里系也不甘示弱,支付宝从20点到24点五个整点,以“捉红包”形式投放1亿元现金红包。在0:19分用户通过支付宝中文口令“我”,抢夺一百万个红包,最高达到4999元;新浪微博成立“红包纵队”,在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1点的每个整点送出现金红包,总额达到1亿元。
春节红包大战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企业自我营销,提升知名度的重要手段。红包的推出增加了用户的活跃度,使这些第三方支付工具能大量而快速地“吸粉”,提升用户粘度。腾讯系和阿里系的红包大战背后是移动支付大战,目的在争夺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之前抢红包似乎过于拘泥于红包本身,并未将用户、支付和线上线下支付场景紧密联系起来,但此次微信抢红包全部通过摇一摇完成,摇一摇的动作与地理位置和消费场景能够紧密结合,或许可能成为新的O2O的流量入口。
虽然红包总量多,总额巨大,但对于多数个体用户来说红包数量少、份额小,此时如果用户“手都摇断了还没摇到一个”,或者输入“口令”后一直排队,轮到自己时又抢完了,用户会感到被“耍”,必然降低用户参与的积极性。任何时候,互联网企业的营销都要重视用户体验,只顾表面的数据风光,忽略背后隐藏的危机,最终还是会被用户抛弃。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