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九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从关系空间的构建解读微信的人际传播【2】

欧 健 

2013年12月06日13:43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二、微信对人际传播关系空间的构建

微信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微信构建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人际传播关系空间,更能切合用户的交流需求。微信通过各类社交功能的融合,构建了一个基于移动终端的庞杂社交网络。微信所构建起来关系空间既不同于微博的松散、零碎,又区别于QQ的窄化、集中。微信所构建起的这个庞杂的社交网络改变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关系空间。以下将通过对微信各个功能的使用情况及其在关系空间上的属性来阐释微信传播的关系空间是如何被构建的。

(一)物理空间与关系空间的分离

物理空间与关系空间的分离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人际传播当中的共性,这一点在微信的人际传播空间当中得到了更加鲜明的体现。其各功能模块在物理空间和关系空间两个维度上属性的不相关性便能很有力的佐证这一点。

基于对微信各个功能模块的分析可以得知,微信通过集结诸多功能模块,能顺利完成多元层次的物理空间上的人际交流。本文将微信的11个与人际传播密切相关的功能 进行物理空间属性的划分,发现有两类:全段覆盖式的:对讲功能、视频聊天、图文信息传送、朋友圈、QQ邮箱提醒、QQ离线消息接收、二维码、公众号推送、群聊、微博阅读;分段覆盖式的:摇一摇、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

笔者将微信的各功能模块,按照其在物理空间和关系空间的不同趋向,进行5分值标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关系空间与物理空间不再呈现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不强,具体而言,各个功能模块在物理空间与关系空间两个维度上的呈现出不同的趋向(如图1所示)。比如能查看的到同一时间段1000m范围内的微信用户,在物理空间上属于近距离,但在关系空间上完全属于陌生人。此外,微信一半以上的功能都支持全范围的物理空间上的人际交流,但用户却基本只用于同关系亲近的人进行交流,比如对讲功能、视频聊天、图文信息传送、朋友圈等。

在传统人际传播模式中,一定程度上,物理空间的近距离会直接导致关系空间的亲近,故有“远亲不如近邻”之类的说法。但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物理空间概念被光速传输带来“秒传播”效果所弱化。传者与受者之间的物理空间,不再是考量二者关系空间的参数了。微信的人际传播模式中,关系空间与物理空间就很明显地呈现出某种分离。

物理空间与关系空间之间相关性的断裂直接说明了基于微信的人际传播当中,物理空间不再是关系空间的决定因素。物理空间在微信的人际传播过程中的影响明显淡化,微信实现了一种物理空间的全范围覆盖,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人际传播空间,使得每一个微信用户处在空间的中心。这种点线结合的人际传播关系空间,在交流双方之间形成了一种基于关系的传播链条。在这里,关系既是传播的渠道,又是传播的驱动力。微信的信息传播不再依靠专业媒介机构的掌控与主导,而是依靠朋友之间的熟人关系,因而具有独特的草根性和亲和力,以及其他媒介难以比拟的扩散优势和传播效能。[8]这主要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随时随地化的光速传播,使得这种物理空间上的距离在时间上可以小得忽略不计,从而大大弱化了物理空间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微信用户在选择使用何种功能模块进行人际交流,更多的依据不同的情景和需求选择适合不同关系空间的功能模块来实现有效的人际交流。由此可见,关系空间已经成为考量微信人际传播最为关键的因素。

图1微信功能模块空间属性相关性分析

(二)虚拟关系与现实关系的交叠

伴随着互联网的社会化运用的普及,虚拟空间成为了网络空间的代名词。网络空间的匿名性直接导向了一种虚拟空间的形成,每个人都以一种匿名的身份存在其中,在这种空间之内的人际传播具有明显的虚拟关系倾向,其典型特征在于不固定、不真实,而且存在某种明显的消遣性和娱乐化倾向。斯通(A.R.Stone)最早将网络空间视为一种关系空间的,他指出,五花八门的电子网络正在形成一种人际互动的模式,它是新的关系空间形式。我们不妨称之为“虚拟”空间——一种由共识形成的想像中的交往处所[9]。过去对网络空间传播的研究,多半放在虚拟关系的基础上,因为人际传播的对象彼此不熟悉,以致关系多停留在“网友”的层面,形成虚拟的人际关系模式。

需要强调的是,人机空间移动的高度一体化,基于微信的人际传播,在关系空间上并非完全的虚拟化,而是兼具现实关系与虚拟关系双重属性,呈现出一种“二元交叠的空间特性”[10]。因此,用在线/线下来区分虚拟关系和现实关系只是一种方便的说法,二者并非本质上可以二分的[11],在微信是构建起来的人际传播关系空间当中呈现出某种交叠。微信通过从通讯录等现实关系导入,使得用户完成了一次对现实关系的网络空间延伸。这就意味着,基于微信的人际传播是将现实关系这种比较固定和成形的“旧事物”延伸到移动互联网这个“新空间”当中进行维系和巩固,是一种现实关系和虚拟关系的交叠。

在微信所构建起来的这个二元交叠关系空间当中,用户得以展现出在现实空间中难以呈现的某种形象和状态,而这种形象和状态是其现实生活状态的某种延伸。所以在这个二元交叠的关系空间当中,微信用户并非完全脱离现实状态在进行某种狂欢或者放肆,而是对现实生活舞台所局限的那些感受和行为找到一个新的关系空间场域进行释放。这种二元交叠在实践当中往往表现为人际传播从线上到线下,从线下到线上的自如切换,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通过交流双方的关系得以连接,实现顺利的切换。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