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是互动关系,不是复制关系
未来的信息传播渠道就如同超市,在业态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之前,都是靠卖产品挣钱,这种“挣钱”不是现时意义上的“收费”,而是要不断推出新产品,不断有新内容产生。而以“内容生产”著称的传统报业在这里有“用武之地”,更能见“英雄”本色。无论应用终端、移动终端如何变化,它都是信息产品“超市”。“产品”之于“超市”,是一种依存、互动的关系,而不是复制关系。
传统报业在向新媒体转型过程中,曾提出一种观点:向全媒体转型。转型是必经之路,而目标指向“全媒体”,则无异于传统报人的一种“理想之梦”罢了。因为无数实证说明,传统报业与新媒体,是一种互动关系,不是复制关系。因此,不能在传统报业原有的业务架构上,简单复制出各种所谓的新媒体品种,而去“凑成”一种在外形上看来是新媒体的“全媒体”,其实质是缺乏新媒体本质特征的“四不像”。
传统报业坚守自己的核心价值是当下转型的要务,摈弃“简单复制”,倡导互动,继续推进“内容产品”不断升级,拓展“内容产品”的外延,以合乎现代人对信息需求的口味,实现理想的“信息推送”,抑或是摆脱“水土不服”窘境的有效药方。
3. 是交流平台,不是闹剧舞台
有一句话叫做“纸媒已死,新媒当立”。虽然它是一种现象的概括,但有以偏概全的嫌疑。笔者以为,“死”的应该是纸媒的“形”,“立”的则是纸媒内容的那些“实”。
“内容”永远是信息传播中的核心,没有核心内容的竞争,信息传播的交流平台只能是闹剧的舞台。
新媒体利用信息流动的特性,各种产品变化之快让人瞠目结舌:从“博客”到“微博”,从“微博”到“微信”,其兴衰变化之快可以看出新媒体对于信息流动的规律多么“惟命是从”。在纷芸复杂的信息巨浪中,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缺少意见引领,热闹倒是热闹了,但会引起彷徨。
信息传播中相关核心价值需要内化,价值信念需要坚守,社会主流思想意识需要引领。传统报业完全可以运用议程设置和公共讨论空间,借助自己熟悉的“手段”,引导交流,杜绝“闹剧”,形成舆论场中共同的精神力量。
但传统报业在向新媒体转型中,坚持上述立场的少,更多是注重于新语境中表面上的“利”,而不屑于追求“内容产品”外延的“变”。这也是传统报业转型中水土不服的又一重要原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