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策劃之三:
新中國新聞報道史上的十大難忘記憶【9】
2019年07月08日08:26 |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9、汶川地震報道:網絡發揮主流媒體作用
2008年可以說是中國網絡傳播的轉折年。在這一年,網絡在四川汶川地震中的特殊作用使網絡當之無愧地邁向主流媒體。專家認為,互聯網超過報紙和電視台,成為震情反映最迅捷、多種媒體報道集大成的信息平台,同時也是公眾大規模情感宣泄和意見交流的平台。
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裡氏8.0級特大地震。14時46分,新華網發出第一條快訊:“12日14時35分左右,北京地區明顯感覺到有地震發生。”
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僅半個小時,互聯網上就出現了來自災區的第一聲呼救,阿壩州政府網站發布題為“阿壩州汶川縣7.8級地震后發生三次余震”的信息。此后,許多災區孤島的重要信息,透過互聯網源源不斷地向外界傳送。
人民網專題截圖
5月12日地震當天,互聯網上的新聞數量就達到3346篇。各大網站幾乎都在第一時間開設汶川地震專題,比中央電視台更早開始滾動發布震情新聞,並派出記者趕赴災區採訪。一些網友自發制作和上傳災情文字、圖片、視頻,使互聯網成為比電視、報紙更為靈敏的信息源。
圖片來自《人民日報》法人微博@人民日報
汶川“5·12”地震標志著中國網絡媒體已經成熟,從信息量到觀點數量,互聯網都無可爭議地壓倒了傳統媒體,成為社會輿論最重要的發源地。英國《金融時報》在一篇文章中說,在汶川大地震中,中國的互聯網再一次証明其主流地位,不是靠行政級別,而是靠強大的信息整合方式及對2億網民的影響力。
![]() | ![]() |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