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熱點新聞的價值拓展及觀念創新【2】

這種聯想過程可以用腦科學來解釋。“身體依照自己的天性,緊緊地與其中那些與之同類的因素擁抱。在這一階段或時刻,大腦的其他活動(想象、情感、理解等)被初步喚醒,但還沒來得及展開,隻有身體諸感官的體驗被強調。[3]”更明確的一種解釋則是“自然事物和人的內在心理結構之間的同形或契合,不僅僅是‘物理—生理”結構之間的同形,而且還有“生理—精神’之間的同形。而要使生理與精神達到契合,就必須有一條‘電路’,或者某種中介將它們聯結起來,這種‘電路’或中介不是別的,它就是人的社會歷史實踐。[3]”
在這裡,“社會歷史實踐”是一個關鍵詞。作為一個以捕捉新聞為基本技能的媒體人,其“社會歷史實踐”就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接受新聞刺激,那些相關內容會頻頻刺激他們的大腦神經。以此,他們知道關注健康的人一定對怎樣預防心臟病很關注,車迷一定對豪車的話題感興趣。所以,當那些被捕捉到的閃光點不停在眼前閃爍時,他們大腦中這條“電路”就被聯通了。
實際上,這種跨界聯想的思維並不神秘,在具體新聞實踐中,也有可操作的方法,那就是准確捕捉“用戶”的關注點和訴求點。
互聯網思維的關鍵詞是用戶,互聯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是用戶體驗。媒體要想增強競爭力,必須把用戶意識移植到新聞實踐中,把用戶體訴求的實現度和用戶體驗的貼心度作為檢驗傳播價值的標准。總而言之,就是讀者想從一則熱點新聞中得到什麼,媒體就給用戶提供什麼。如果用戶隻想了解新聞內容,那麼就給讀者提供最全面最可讀的內容。如果用戶還想獲得其他“效用”,媒體就要給用戶提供個性化的特色服務。比如,2016年3月,李世石和谷歌圍棋的“人機大戰”成為全球熱議的新聞。西安晚報在廣告專刊版上刊登出了《孩子學圍棋 多大才合適》的文章,文章寫道:“‘人機大戰’”引發全球關注,圍棋這一傳統競技項目再次進入眾多家長的視線。圍棋不但對孩子智力、專注力和全局觀念提升有很大好處,還能讓孩子邏輯思維更縝密。”顯而易見,圍棋培訓機構希望趁熱打鐵,借助“人機大戰”的熱度把學圍棋熱帶起來,讓圍棋培訓火起來。這樣,媒體就可能把一個原本隻關心“人機大戰”的讀者變成了一個願意因這則新聞的宣傳效應掏腰包的用戶。從讀者到用戶的跨越延續了新聞的“生命”,也使新聞具有了創造財富的能力。
三、傳統觀念的新突破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媒體人要想與時俱進,必須在思想上進行革命,對傳統觀念進行價值重估。
1.新聞不再是易碎品,而是可不斷獲得新生的價值源泉
在傳統新聞教科書裡,新聞被稱為“易碎品”,這是從信息傳播的時效性角度而言的。如果把著眼點置於信息的“價值”傳播,那麼新聞就不應該成為短命的易碎品。對於任何一條熱點新聞,都應該將其視為價值載體,對其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價值拆分,使新聞中的元素不斷在適宜的條件下獲得新生,從而創造出新的價值。
2.媒體不僅是新聞刊發的平台,更是價值兌現的平台
媒體的平台作用已是公論,但卻不應僅止於此。事實上,媒體這個平台並非只是靜態的承載之物,而應是價值的“孵化器”。在其平台上流動的新聞信息如同不停碰撞的高速粒子,它們在特定條件下會產生聚變反應,從而爆發出巨大能量。遺憾的是,許多媒體人的思維還停留在僅讓新聞要素“碰撞”出美麗圖景的階段,完全忽視了“聚變反應”的階段。讓新聞在媒體平台上兌現價值,這不僅是發展之需,更是生存之需。
3.媒體人不僅是信息傳播者,還是價值創造者
約瑟夫•普利策說:“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了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雲和淺灘暗礁,及時發出警報。”這是關於記者職業特性的經典描述。時至今日,這句話仍有強烈的現實意義。不過,在媒體深度融合的時代,在傳統媒體,尤其是平面媒體總體勢微的背景之下,我們有必要對記者的職業特性進行新的考察。
信息傳播是媒體人的基本工作內容,做“船頭上的瞭望者”則是媒體人的社會責任,二者都體現了媒體人的價值。但這一價值主要體現為精神價值,它單純、明朗,閃耀著理想的光輝。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應該對“價值”的內涵和外延進行細分和拓展。
筆者認為,價值既包括精神價值,也包括商業價值,它們統一為社會價值。隻談精神價值失之於空,隻談商業價值失之於俗,隻有將二者統一起來,才能上接廟堂,下接江湖﹔才能上接聖靈,下接地氣。這才是真實的媒體人生存狀態,才是植根於現實的媒體人生活。
媒體人創造必須要有“生產力意識”,要認識到每個編輯記者都是實現商業價值的一個引擎,編輯記者要有版面、時段、品牌、形象都是生產力的意識,從而自覺去營銷推廣。但記者編輯和廣告經營部門創造生產力的區別在於,記者編輯是以精神價值為導向的,是以新聞價值的拓展為手段的,總而言之,記者編輯創造的商業價值是新聞傳播價值的副產品、衍生物。
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媒體應把熱點新聞視為可持續開發的價值系統。應該有層次、分步驟的將其價值延伸、釋放。與之相適應,媒體人必須從思想觀念、操作手法上進行全面革新,而新聞的精神價值,社會導向則是引領媒體創造商業價值的前提和根本。
參考文獻:
[1] 王玉樑主編.價值和價值觀[M].西安: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
[2] 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3] 滕守堯.審美心理描述[M].北京:中國社科出版社,1987.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