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蘭:執著的文化追夢人【2】

四
了解和熟悉郭建蘭的人都說,他是一個酷愛文化產業而又多才多藝的社會活動家,也是一個好像從來不知疲倦的工作狂。這有事實佐証。在組織策劃“選美”和絲綢之路形象大使大賽等系列活動的過程中,在日理萬機的公司業務和社會交往應酬忙碌中,郭建蘭從沒有淡忘自己的作家夢,沒有放下勤奮耕耘的筆,不停地蘊釀並創作著富有時代精神和濃郁生活氣息的詩歌、散文與劇本。在全國一些報紙副刊和文學期刊上,你可以讀到郭建蘭寫的《龍門四題》、《延安五題》等優美詩作散文,在選美比賽和一些演出的劇場裡,你可以欣賞品味由郭建蘭作詞的諸如《大長安》《大中華》《和諧頌》《千秋太史公》《讓我們一起飛》《陝西小姐之歌》《西部小姐之歌》《漢中之戀》《美麗的禮泉我的家》等動人歌聲。其中堪稱中國首部新視覺時尚舞蹈詩劇《大長安》的成功上演,更是凝結著郭建蘭多年的心血與汗水。
由郭建蘭策劃、編劇並擔任出品人,著名導演解禮民執導的大型多媒體時尚舞蹈詩劇《大長安》,是一部以古都長安的歷史為背景,以中華服裝文化衍化進程為線索,以發生在長安主要是周秦漢唐的歷史典故為素材,以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涵的挖掘和展現為主題,以舞蹈、時裝、雜技、特技、武術、音樂及現代化聲光電技術,精心策劃打造的一台美輪美奐、色彩斑斕、如夢似幻的舞台劇目。劇中818套時裝,40多名模特的精彩亮相,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全國演藝市場舞台劇的新亮點,上演以來,場場爆滿,觀眾絡繹不絕,津津樂道。從2012年 3月在西安新城劇場開幕,至今已經連演1700余場,累計超過100多萬游客觀看,成為陝西旅游市場的常備保留節目,備受市民和中外游客推崇。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和新聞頻道等400余家媒體給予了廣泛關注和推介。也成為目前古城西安唯一一台全年不間斷演出的大型旅游劇目。
談到《大長安》,郭建蘭介紹說,這是選美產業的衍生品和產業鏈條的延伸,也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我們通過十幾屆選美賽事的舉辦,積累了一大批優秀的模特資源和演藝資源,特別是入選的佳麗們,比賽結束后,沒有合適的舞台供他們展示,往往都轉行做了其他,不少優秀的模特都流到了外地,大多數從公眾視野消失了。郭建蘭對此感到惋惜。他思考者如何創造一個能讓佳麗們長期展示風採的平台,從2007年起就開始構思創作時裝劇《盛世霓裳》,2009年拿出劇本初稿,又不斷進行市場調研和反復雕琢推敲,征求各方意見,2012年4月28日正式演出時,考慮到旅游演出要有城市符號性質,就正式定名為《大長安》,推向市場。
“搞這樣的大型時尚舞台劇,動用那麼多的人力物力資源,投資不會少吧?”
“當然啦。總體投資在5000多萬元。”郭建蘭告訴我們,《大長安》的運作模式,依然採取的是股份合作體制,能夠獲得成功,靠的是股東們的大力支持。《大長安》開始是由西安華彩國際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的。華彩國際的大股東、董事長陶衛軍是陝西建材商會的會長,陝西源利國際集團的董事長,監事席有良是全國勞模、陝西省政協常委、西安大明宮實業集團的董事長,董事李繼和、馬勝利等人都是優秀民營企業家,也是陝西多屆選美活動的積極組織推動與參與者。股東們的實力和大力支持決定了《大長安》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和觀眾見面。作為一家民營文化產業公司,一次性投資這麼大做一個舞台劇,是對股東們膽略和文化素養的考驗。《大長安》的成功,也是華彩國際從以選美為主向以演藝為主的經營思路的轉變。“說實話,如果沒有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沒有華彩國際文化產業公司的經濟實力支撐,也就不會有《大長安》的輝煌。”郭建蘭對自己的辛勤付出似乎很少提及。只是在談到他創作的《大長安》舞劇的主題歌時,情不自禁地吟唱起來:
“大長安 大長安
一聲聲的秦腔喊出五千年的期盼
一曲曲的老腔喚來今夜的激情狂歡
一陣陣的歡笑洋溢著母親的溫暖
一縷縷的鄉情凝結幸福和美滿
大長安 大長安
中華文明五千年
我的根就在大長安……”
多屆選美活動和《大長安》舞劇的成功,使郭建蘭在陝西和全國文化演藝界的聲名越來越大,各種社會榮譽頭銜、各類研討會和公關形象活動策劃邀請函接踵而至。他帶領的團隊在第六屆中國創新年會上榮獲“中國創意策劃產業領軍團隊獎”﹔他榮獲“中國文化產業領域十大策劃領軍人物”“中國文化產業風雲人物”等稱號,還被推舉擔任國家演藝管理協會副會長、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常務理事、陝西省社區文化建設促進會會長兼秘書長、陝西省少兒文學院院長、陝西省創業促進會理事、陝西演出娛樂業協會理事、西安文史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西安市模特藝術學會名譽會長等職務。但是郭建蘭沒有在掌聲和鮮花面前陶醉飄然,沒有為虛榮的光環分散過多的精力財力,他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依然扑在自己所鐘愛的文化演藝產業與美的創意上,不斷地進行著新的探索與創新。
2014年,他適應國家倡導發展“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策劃組織了“絲綢之路形象大使選拔大賽”。應漢中市有關部門的邀請,為配合漢中旅游開發策劃創作了大型新視覺時尚歌舞秀《漢中之戀》和大型新視聽綜藝晚會《漢中之夜》,在漢中市天漢大劇院演出500多場次。還在蘊釀籌備大型民族歌舞劇《大關中》、音樂劇《李白》和中外交流演出劇目《中國故事》。
作為在文化演出市場摸爬滾打23年的領軍人物,郭建蘭根據自己的調研分析,認為目前我國已經進入文化大消費時代。按照國際通行標准,人均GDP達到1500美元時,人們就具有了文化消費的能力﹔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就進入了全面文化消費時代。2014年,中國的人均GDP已經達到7456美元,陝西也達到了7560美元,這一數據標志著中國已經進入了文化大消費時代。他說,“在文化產業今后的發展過程中,重點是拉動文化消費,改變人們的消費理念。過去人們的消費主要集中在吃穿住行等硬件方面,對文化產品的消費才剛剛開始,引導和培育文化消費是繁榮演出市場的主要出路,也是我們今后創新發展的著力點。”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認真思考與反復論証,他提出一種演出運營創新模式——“絲路票友會”。
郭建蘭介紹說,絲路票友會的核心理念就是變傳統的演出運營即演出找觀眾為現在的新模式即提前鎖定觀眾,由觀眾決定看什麼演出。同時通過集約化的採購系統和巡演系統,使得票友觀演成本大大降低。傳統演出,觀眾之間彼此沒有什麼聯系和關系,絲路票友會的模式就是讓票友在觀看完演出后,通過豐富的線下票友活動,讓票友面對面互動交流,成為朋友和事業合作伙伴,從而擴大票友資源共享平台和社交人脈圈層。絲路票友會的目標是讓觀眾看到平時很難看到的中高端舞台藝術作品﹔讓觀眾用很少的費用享受到高雅文化和正能量精神給自己和家庭帶來的向好向上的改變﹔讓觀眾過去看演出是消費,現在看演出是投資﹔讓觀眾享受到高附加值的復合型回報﹔讓觀眾在觀看演出的同時,交往到自己需要的朋友和獲得可利用的資源,形成“圈層文化”和“圈層經濟”。而就演藝和組織運營公司而言,也在傳統的演出運營靠門票、贊助收入的基礎上,實行會員制,將會員卡收入、資金收益、票友資源開發收入和跨界收入聯通,形成了演藝運營綜合收入比傳統收入放大數倍的效果。
郭建蘭是個敢想敢說勇於實踐的探路者,一旦認定了的目標就會去付諸行動。絲路票友會陝西項目已於2015年7月啟動上線,並分別於當年8月、9月、10月、11月、12月和2016年1月份分別引進了功夫劇《熊貓》、音樂劇《媽媽再愛我一次》、法國情景劇《香頌夜巴黎》、時尚秀《絲路追夢.國色天香》《中國三大男高音戴玉強、莫華倫、魏鬆西安新年音樂會》和愛爾蘭國家舞團《舞之韻》等六台節目進西安,累計演出11場,觀眾人數超過30000人次。隨后將在2016年4月到8月,還要分別引進大型音樂劇《啊!鼓嶺》、中央芭蕾舞團《紅色娘子軍》、話劇《這裡有情況》、紀念鄧麗君大型音樂會《聲命》和國家話劇院《戰馬》,計劃劇目已經排到了2016年的8月。按照郭建蘭的說法,票友需要有個培養的過程,開始難,一旦這種模式大家認可了,發展會非常快。接下來還將啟動河南、四川、重慶、河北、廣東、湖北、雲南票友會項目。按照郭建蘭的構想,絲路票友會將於2016年覆蓋全國,2018年實現線上平台年交易20億元,線下票友銷售額40億元,演出院線收入10億元,最終達到年度營業額上百億元的目標。業內一些有識之士認為,絲路票友會這種新出爐的運營模式,融合了目前最新的互聯網思維、眾籌思維、跨界思維、平台思維和金融思維的五維商業理念,精心打造中國最新的演出商業運營模式,很可能成為一種改變中國演出市場生態的革命性變革。
對於郭建蘭的創新和探索,國家有關部門和演藝界高度關注。2015年10月31日,中國演出市場運營創新模式高峰論壇在西安舉行。來自全國多個省市區的近百位演出界領軍人物齊聚古城西安,圍繞“中國演出市場運營創新模式”這個重大命題展開深入討論。在這次論壇上,“中國演出市場運營聯盟”宣告成立,聯盟定位為國內專業演出市場運營主體的商業化合作平台,以整合演出市場資源,聚合演出市場力量,激活演出市場活力,實現演出市場繁榮為宗旨。郭建蘭被推舉擔任該聯盟主席。
作為聯盟主席,郭建蘭把自己通過多年實踐首創的“絲路票友會”項目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並倡導和鼓勵大家改變過去習慣單打獨斗、無序競爭的現狀,建立一個資源交流平台,朝著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合作共贏、抱團發展的方向努力,為社會主義文藝大發展大繁榮做貢獻。
對於絲路票友會和公司的長遠發展,郭建蘭說自己是“夢依然,情依舊,星光無限路還長,繼續求索和奮斗。”是啊,我們理解,從渭北韓城鄉村一路走來的郭建蘭,這些年來為實現自己的文化產業和作家夢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就有了難以割舍的感情:“我在這個行業干了20多年,遇到過很多困難,也收獲了很多,可以說是這個行業成就了我。我就想通過自己的感悟和努力,能讓更多的人走近文化殿堂,享受藝術熏陶,感知好的作品散發出的巨大的藝術魅力。我們陝西是文化產業的沃土,能為陝西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盡到一份綿薄之力,我感到很欣慰!”
問到郭建蘭對事業成功的理解,他說“我感到的成功就是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在為社會做著好事情,自己的得失不再是什麼,重要的是自己心中的夢:作家和社會活動家,當好作家,為人民創作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做好社會活動家,不斷地通過自己對文化的傳播,改良我們的社會環境和民族素養。成功無大小,努力了,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就是一種最大的成功!”
郭建蘭對於財富視為身外之物,對於社會價值,看得很重。他說“沒有社會價值的人就是行尸走肉,隻有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到無限的為社會創造價值之中才是最美滿的人生”。
當問到究竟你的文化夢是什麼?郭建蘭未加思索回答道“我的文化夢就是讓中國人都熱愛自己的民族文化,讓中華文化成為世界最受歡迎的文化,因為文化讓所有中國人能夠挺起脊梁!”
採訪完郭建蘭,望著他堅毅、自信而充滿熱情的目光,我們仿佛看到了中華民族一群脊梁式人物的出現,或許就是像郭建蘭這樣的一批中堅力量在實現中國夢道路上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們也深深感到,郭建蘭的成功不是簡單地努力,他是背負著使命和擔當!他身上的樂觀主義和不斷創新的精神是當代青年人真正需要的精神。願郭建蘭的文化夢早日實現!
這就是郭建蘭,從一個山裡的放牛娃走向一個有擔當的文化人的時代青年!
(作者系資深新聞宣傳工作者)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