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標維度:報業融合的評估體系建構
一張質量好的報紙一定體現了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經濟責任的最大公約數,因此,在評估指標體系建構中需要全面系統設置體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細化指標。報業質量評價體系有四個重要來源:一是報業集團內部的評價體系,集團重視報紙整體考評體系的指標建構,如成都傳媒集團對成都商報的年度考核,社會效益指標佔60%,經濟指標佔40%,同時與班子成員獎金挂鉤。二是新聞出版部門出台的評估體系,對全國報刊或者轄區報刊具有通約性,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三是宣傳部門的報刊閱評,主要是相關專家對報刊的輿論導向和社會效應進行評價。四是單張報紙的內部評估體系,主要以報紙的傳閱率、滿意度、新聞提及率、發行量、廣告量、市場佔有率等版面和經營指標為主。
筆者調研中發現,與電視節目綜合評價體系相比,報紙的上述多種評估體系對媒介融合度的考量都還沒有足夠重視。不少報社還缺乏統一的質量評估體系。同時,媒體融合是報紙應對新媒體挑戰的戰略轉型,這方面內容也應體現在評估體系中。因此,重構適合報業發展現狀的評估體系,對報業轉型發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一)多平台傳播專業價值指標體系建構
出版質量體現了一份報紙的專業水准與價值追求。出版質量是指報紙內容本身所應符合的基本規范,既包括宏觀上符合出版規范制度,也包括微觀上符合選題策劃和版面語言的符號系統要求。報紙出版的專業價值指標體系由思想性、制度性和可讀性構成。思想性體現報紙內容的立意和旨趣,包括正確的輿論導向、內容與辦報宗旨的一致性、思想深度性等。制度性是指報社作為報紙的出版單位,應建立保証報紙正常出版的系列制度,包括閱評制度、責任編輯制度、採訪制度、審稿制度、校對制度等,考量這些制度的建立情況,可以反映報紙出版活動的有序化程度。可讀性是指報紙滿足讀者喜聞樂見的程度。
媒介融合時代,報紙內容的思想性、規范性、可讀性評價除了常規的讀者調查和專家評分之外,還可以依據新媒體平台數據進行綜合考量。大多數傳統報紙對內容專業指標的評估主要按照編輯大綱或者版面監測數據進行考核,尚沒有將網站點擊率,轉載率,微博微信的轉發、評論、點贊等多媒體信息反饋納入考核體系。
(二)多渠道社會價值指標體系建構
一份報紙的社會價值來自其內容和品牌的傳播效果。通過所傳遞的信息和品牌符號,引起讀者的理性認知和情感傾向,從而實現其社會價值。報紙社會價值指標體系應包括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三個指標。
傳播力就是媒體到達受眾並產生效果的能力。報紙的傳播力可以由接觸度、知曉度兩個指標構成。接觸度主要指出版規模,包括平均期發行量、年出版期數和年總印張數等﹔知曉度表現在讀者辨認報紙屬性的正確性以及回憶報紙形態的容易度與清晰度上。引導力和影響力是體現報紙社會價值的軟性、隱性指標,是從質量角度考察報紙的傳播效果。報紙的引導力主要通過報紙的內容和形式對受眾的思想、生活和審美進行引導,營造健康、和諧、向上的社會氛圍和審美情趣﹔報紙的影響力是報紙信息傳播中對受眾產生的有效性、持續性和行動力的效果指標。報業融合意味著報紙的傳播力、引導力和影響力可以輻射到網絡媒體,據此可以建立報紙網絡接觸度、知曉度指標。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