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時,老人告訴記者,他種了一輩子地,現在最期盼的事情就是早日拿到“土地証”,吃下定心丸。
李聚光:“那對土地確權是相當支持,為啥說支持,土地確權的好處,對於爭地邊也好、爭底邊鬧矛盾、糧食的增產增收,這是相當可觀的。你像土地確權之后,大面積的耕作、不存在地邊、地溝的問題,這個問題算是消除了。但是糧食的增產這是必然的,增產增收、矛盾解決。發了土地証之后,你的十畝地也好、二十畝地也好,都是你的,誰也不能侵佔了,這是合情合理的,土地就成為定心丸了,丈量土地后,就等待著土地的發放,盼著土地証的發放。”
從2014年10月開始,安徽省碭山縣就開始了土地確權登記的頒証試點工作。但與其他農業大縣不同的是,因為碭山縣田塊大多為果園,每塊田地之間沒有明顯的地界線,通過航拍也無法准確判定地塊,測繪工作也一度受到當地群眾的質疑。
64歲的彭留帆是官庄鎮的農民,家裡有10畝地,分別種植了梨樹和小麥,他非常關心測繪工作,因為果園之間的地塊沒有明顯的地界線,站在自家的果園前,老彭對記者說出了他的質疑。
老彭:“實際上我剛開始,咱這裡找的鄭州的測量的,我剛開始不相信,你比如說這塊地,那一邊是別人的、這一塊是我的,這一塊地是一個人的,他隻量寬度、不量長度,我說你不量長度你怎麼知道我這塊地到哪裡?”
針對果園地界線不明顯的問題,考慮到這項工作的專業性強、技術要求高,碭山縣通過招標確定了有資質、有實力、有確權測繪經驗的公司,在政府和當地群眾的監督下,對果園地界線不明顯的地塊進行實地測量,權威的測繪工作打消了老彭的顧慮。
老彭:“現在通過他航拍之后,也相信了,特別是看了他畫的圖,確實也相信了,他航拍的圖,讓我看了,確實,我相信了。”
目前,調查摸底、實測階段已基本結束,實測面積達到7.6萬畝,數據上傳工作也已經基本結束。官庄鎮鎮長蔡世航告訴記者:3月初,鎮政府將對地塊權屬、測量數據,以合作經濟組織為單位進行公示,隨后就將正式頒發土地証。
蔡世航:“我們目前的工作,前期的宣傳、摸底、進行實地的測繪、建立數據庫,這些都已經結束了,過了春節后,我們立馬就進入頒証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主要考慮到時間服務於質量,在全過程都實行公示制度,讓老百姓看的清楚。在保護老百姓利益的基礎上,時間要服從質量,不盲目追求進度。”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