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龍干時常翻閱捐款捐物本,惦記著需要幫助的孩子
每周要換一次藥,雙腿先后六次截肢,與病魔斗爭十四年…… 盡管被高額的醫療費壓得喘不過氣,但他每年卻捐款近萬元。
38歲的汪龍干是南京市江寧區江寧街道陸郎社區人,24歲那年,汪龍干不幸患上了脈管炎,病魔一次又一次將他推到懸崖邊,“腿疼的時候真是生不如死”。但是汪龍干沒有倒下,他用頑強的毅力不僅撐起了一個幸福的家,而且累計向孤寡殘障人士捐款捐物近4萬元。
病魔折磨十四年
每天早晨,妻子張晨都要給汪龍干腿部按摩,以緩解他殘肢的疼痛,隻有這樣他才能開始一天的生活。“真是希望他早點治好,每次他疼的時候在床上打滾,看著都揪心。”張晨說。
2001年,汪龍干與張晨相戀不久就被查出患上了極為罕見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為了保命需要進行截肢手術。汪龍干回憶,“到結婚生完小孩后的第一年,病情就開始加重,腳趾頭開始發黑,藥物根本控制不了,醫生說要進行手術。我的第一次截肢是從大腳趾開始的。”
十四年來,汪龍干一共截肢了6次,膝蓋以下的肢體已經全部截去,走路必須用一個塞滿棉花的布袋套住截肢處,“為了使包裹著的截肢創面不受磨損,基本上都要跪著‘行走’,別人經常叫我‘小矮人’。”每年秋冬病情都會加重,汪龍干稱,一年前截肢處開始潰爛,疼得晚上睡不好覺,張晨勸他去醫院治療,但是倔強汪龍干總是以沉默應對妻子的苦勸。
“倔強”創業的“小矮人”
江蘇省中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醫師陸炯告訴記者,汪龍干的截肢創面已經潰爛,必須立即進行治療。“如果他一直持續治療,病情不會發展到如此嚴重,建議盡快住院手術。”但是汪龍干謝絕了醫生的好意,“我害怕去醫院,不是為了別的,就是怕截肢,每次都要截掉身體一部分,從原來截腳趾到現在截小腿,怕最后隻剩下軀干了。”汪龍干低著頭說,他不想成為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去做,現在還不能倒下。”
患病十四年來,為了養活這個家,汪龍干開過馬自達,開過網吧,承包過魚塘,想過種種辦法靠自己謀生。在江寧區陸郎社區,知道他的人都深深被他感動。陸郎社區副書記徐和平說,“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他的實際困難社區都知道,社區也在想辦法給他提供幫助,但他從來不伸手向社區要一分錢,還定期向孤殘兒童捐衣送物。汪龍干說:“我覺得人生在世,很多事情能靠自己就靠自己,不能給別人增加負擔,這樣活得坦然。”
一次次的截肢讓汪龍干能走的路越來越窄,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少。2014年11月,陸郎社區以低價租給汪龍干一間門面房,汪龍干的飯店“牛娃小鎮”在陸郎集鎮上開張營業,這個小店寄托了汪龍干對生活的全部希望。“我就想趁我還能動,把這個店撐起來,也算有一份固定的收入。”
教育女兒自強不息
在汪龍干的床頭,挂著一幅張晨親手繡的“真愛永恆”十字繡,十字繡上夾著一張兩人7寸大小的合影,汪龍干說這就是當初他倆的婚紗照,他夢想有一天他飯店生意好了,能夠和妻子好好拍一次婚紗照,彌補這十四年的遺憾。
提到自己的妻子和女兒,這個堅強的漢子也忍不住動情。張晨原來在服裝廠上班,后來汪龍干截肢后她辭去了工作,全心照顧汪龍干,裡外一人張羅,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每天清晨天剛亮,張晨就要起來做早飯,給汪龍干按摩。白天要打理飯店,照顧汪龍干,魚塘喂魚,傍晚回家還要輔導女兒作業,做家務。汪龍干坦言,病痛時候曾想放棄治療,“跟著我就是無路可走,我攆了老婆幾次,逼她她重新找個出路,她就是死也不肯走。”張晨哭著表示堅決不離開汪龍干,“雖然辛苦,但是老汪都沒有放棄,我更要堅持。”
說到13歲的女兒汪雨萱,汪龍干也很是自豪。“這孩子學習從小都不讓我們操心,成績名列班級前茅,小學是學校大隊長,現在讀初一就當了升旗手,這兩天她告訴我,她要入團了。”在汪龍干的家中,客廳的牆上挂滿了汪雨萱“三好學生”的獎狀。鄰居總是稱贊,“雨萱很懂事,放學了就去她爸爸的店裡幫忙,周末還幫她爸爸去醫院拿藥。”汪龍干說,女兒有時候看到他疼痛難忍,還講故事逗他開心,每天晚上還幫他打水洗臉。
“我經常做慈善都是帶著女兒的,希望她從小就有愛心,懂得感恩。”汪龍干說。在一本厚厚的捐款捐物本上,滿滿地記錄著汪龍干這些年捐出的錢款和衣物,“人人都要有一顆愛心,我希望從小就培養女兒自立自強的性格。希望她以后不要自卑,向他爸爸學習,今后自力更生地生活。”
愛心善舉不間斷
2014年12月25日上午10點,汪龍干爬上了朋友的面包車從江寧趕往市區,這天是他每月一次的“愛心日”。他早就定好了要去南京博愛勤善殘疾人服務中心做義工,去看望那裡的孩子。南京博愛勤善殘疾人服務中心坐落在城東,活動室在三樓。由於沒有電梯,旁人想攙扶他上樓,被他婉拒了。“沒事,我能行,都爬慣了。”隻見汪龍干一手扶著樓梯欄杆,另一胳膊使勁地搖擺助力。一層樓10級台階他爬得有些費勁,好不容易上到三樓,臉已漲得通紅。
汪龍干的出現讓南京博愛勤善殘疾人服務中心的智障孩子樂開了花,他們紛紛簇擁上前,開心地喊著“開汽車的叔叔”,有的孩子甚至拉著他的衣服往前“走”。志願者們告訴記者:因為汪龍干坐做輪椅,在孩子們的眼裡,輪椅的輪子像汽車的車輪,所以都叫他“開汽車的叔叔”。他是這裡唯一的一位身有殘疾的志願者。從2012年開始,每個愛心日,他都沒有缺席過。
汪龍干給記者解釋說,“昨天是聖誕節,今天特意過來看看孩子們,想讓他們象正常孩子一樣感受節日氣氛,所以帶他們包包餃子做做游戲。”90后的舟舟(化名)樂呵呵地吃著餃子說,“‘開汽車叔叔’真好,每次來都帶零食給我們。”博愛勤善殘疾人服務中心理事長俞素琴稱,汪龍干本身就是一個需要社會幫助的殘疾人,但他卻把關心和愛護奉獻給智障兒童,這種行為真的很讓人感動。
2014年12月,南京市慈善總會給汪龍干所在的愛心團體頒發了捐贈証書,並對他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表示敬意。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