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

行進中國·精彩故事

夢想者的創業故事【2】

2014年12月18日14:20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行進中國·精彩故事】夢想者的創業故事

  誰見過這樣火熱的招聘

  12月13日,3W咖啡館迎來新店開業以來最擁擠的時刻。

  背著雙肩包的年輕人從四面八方涌來,參加拉勾網首次舉辦的互聯網招聘風暴周。

  熱火朝天的招聘場面令記者瞠目——

  絲毫不提防競爭對手,所有招聘企業一家家緊挨著,求職者與這家談不攏,扭身就是下一家﹔

  小小的咖啡桌上隻夠擺放最簡單的公司資料和名片,一不小心都能碰著另一家公司員工的膝蓋﹔

  求職者一張張稚嫩的臉寫滿青春的渴望,對薪水要求毫不避諱﹔

  27歲小伙蔡沁宇,臨時路過便決定火速加入。他舉起iPad以“跪求研發大神”的醒目廣告語找尋創業伙伴,現場組織者對他的“加塞”行為報以寬容的笑容……

  二樓吧台附近的CEO專區,白襯衫、藍球鞋、棗紅休閑褲的榮昌e袋洗CEO陸文勇已經被團團圍住。

  “分配給我的時間隻有40分鐘,二三十人挨個談哪來得及,索性大家一起溝通,我不用把e袋洗的故事重復幾十遍,小伙伴們也用不著苦等1個多小時。”本來應該挨個進門面試的人,被全部請了進去,一對一的面試會變成了高效率的臨時宣講會。

  “我現在就給你offer!”簡短面試后,陸文勇向他對面的江西小伙袁如平伸出了熱情之手。

  12日網上投簡歷,13日面試成功,16日就正式加盟e袋洗,小袁的火箭速度在傳統行業內簡直難以想象,但在以3W為主場的拉勾網線下招聘會上卻稀鬆平常。

  高效快捷,切合大批創業公司求賢若渴的需求,也是昂首邁向全球創新中心的中關村的常規節拍。

  從去年7月上線到現在,連續三輪、總計3400多萬美元的融資額,讓拉勾網的身價已經超越了3W咖啡館本身。一度陷入虧損的3W咖啡咸魚翻身。

  至此,3W咖啡找准了自己的商業模式:咖啡館、招聘平台和孵化器。為了生存而掘金互聯網,3W在服務創業者的同時,也成長為頗有競爭力的新銳公司。

  這一切的轉折點,始於去年6月的創業大街開街。在中關村管委會建議3W租下這1200平方米三層店面時,聯合創始人之一鮑艾樂心裡發虛:過去200平方米小門臉都交不出房租,這麼大店面能活下來嗎?

  但創業大街創業服務平台聚集的強大輻射力,很快顯現出聚攏人氣的魅力。沒事兒溜達至此的年輕人,不經意間就愛上了3W。而比咖啡口味更能留住年輕人的,是拉勾網無比快捷的招聘效率。所有職位有真實薪金水平,每份簡歷不管能不能獲得offer,必須盡快回復,不必擔心石沉大海。

  眼瞅著咖啡館越來越熱鬧,拉勾網又順勢推出了不定期現場招聘會。有機會當面跟CEO對話尋求職業建議甚至得到賞識,讓拉勾網的咖啡館招聘一場比一場火爆。

  窗外霓虹燈陸續點亮,求職者和CEO們仍戀戀不舍。

  “一天就收了幾百份簡歷,高質量簡歷還真不少。”夜色中,東方嘉禾創始人兼CEO殷建波一口氣念出了十幾個人的名字,邊走出咖啡館邊和人力資源經理商量著最后面試的時間表。

  小工位裡裝下大夢想

  綠色的牆面,滿眼的綠植,咖啡館三樓的孵化器充滿活力。

  記者到達時,正值午飯時間。一盆盆罩著保鮮膜的飯菜被端進房間裡。幾個相鄰的創業團隊輕鬆地開著玩笑。一份一葷兩素的盒飯,在這裡隻收成本價。

  對手頭拮據的創業者,3W幾乎已經為他們錙銖必較地節省成本。入駐孵化器,每個工位每月租金999元,而同在寸土寸金的中關村,要想擁有一間辦公室,月租金起碼要幾千元。

  水電費全免、上網費全免、贈送海量雲存儲空間……各項措施,大大降低了創業者的開銷。

  一周工作七天,從上午十點忙到晚上八九點鐘,一分錢薪水也沒有——這是26歲的閆恆甲過去一個多月的狀態。

  “我們倆一直有創業的沖動,工位注冊政策,使我們更加堅定地邁出了這一步。” 小閆和搭檔曾鵬軒正在申請注冊一家名叫貝氪科技的公司,注冊地址是海澱西大街70號3-68。

  3-68,是小閆在3W咖啡租用工位的編號。僅憑一個工位就可以注冊公司,而不必非要有辦公室,這是中關村為扶持創業而出台的政策。它於2013年2月先在海澱園試點。不久后在中關村一區16園全面推廣實施。

  位於三樓的3W孵化區,至今已有20家創業公司畢業,總共獲得了2億元投資。

  “不要為‘光環’而創業、不要為賺錢而創業、不要為‘趕潮流’而創業”“創業惟一理由——給自己的夢想一次實現的機會”一個工作日下午,3W咖啡二層的路演活動廳被擠得水泄不通。直擊心靈的開場白后,著名投資人陳大同的講座開始了。

  作為兩家在美上市企業的創始人、華山資本創始人,陳大同既有令人敬佩的成功創業經歷,又對投資行業了如指掌,“點金”式的啟發,哪怕是寥寥數語,也彌足珍貴。

  多達160多名重量級企業家和投資人成為3W股東兼導師,讓這裡的“高含金量”投資人講座、公開課不斷,每月都有好幾場。入駐3W孵化器的創業團隊可優先獲得聽課機會。

  “我清楚知道創業者可能遇到哪些彎路,希望自己的經驗能幫助他們。”這是陳大同常常光顧3W的主要原因。如此接近公益性的智慧分享,是3W作為創業服務平台的最大魅力。

  目前,15家創業公司在大約400平方米的孵化區辦公,最大的公司佔了八九個工位,最小的隻有兩三個工位。完全無隔斷的設計,讓所有創業者緊密無間,這種相互扶持的感覺驅散了創業艱辛的焦慮和孤獨,靈光乍現的思想碰撞甚至直接撮合出全新的合伙團隊。

  深夜11點,3W終於安靜下來,但創業大街並沒有在夜色中沉睡。

  不甘於一眼望得到底的平淡人生,渴望通過創業實現自我價值——這就是中關村特有的創業文化,無數偉大的夢想將從這裡起飛。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