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中國報業》>>2013年·第12期

新媒不是轉型的回春藥——訪周智琛【4】

記者 張曉燕 特約記者 張 浩

2014年02月12日14:52    來源:中國報業    手機看新聞
周智琛
周智琛

和世界更好地相處

記者: 您開通了個人微信公眾賬號,您是在做一種自媒體實踐嗎?您在公眾賬號上發表的關於報紙的一些點評,會不會是一種更小眾范圍的傳播?

周智琛:謝謝您關注我的公眾賬號“周智琛”。這個確實是我的一種自媒體實踐,也是我自己和世界相處的一種方式。但開通這個賬號的目的很單純,主要是想和業界同仁交流,並通過這個端口發現受眾接受信息的動態面。從目前的數據看,我最初的設想都達到了。我的訂閱用戶,其中有數千位是媒體人。我想,他們組合在一起,是非常有影響力的矩陣。

記者:您在個人微信公眾賬號上推出的每日伴讀女郎,是基於怎樣一種考慮?吸引眼球?

周智琛:我每次推送的文章大抵是專業而小眾的,偶爾艱澀。我不願意我的訂閱用戶為此感到閱讀生硬,所以希望用一種比較人性的方式來軟化這種感覺。我推薦的伴讀女郎,一定是陽光、健康、向上的,不要嘩眾取寵和另類出位的。當然,遇見一些重大事件或紀念日,並不合適出現美女圖,我都會把握好分寸。

記者:您在微信公眾賬號上推薦的一些文章質量非常好。這些文章在報紙上無法看到,或者說很少有人會耐著性子去看,但放在微信裡推薦,就會有不少人去看。您怎麼看待這一現象?

周智琛:好的文章和影像不易得。我推送的東西首先要打動我自己的心靈。目前任何一個平台,首先缺乏的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內容,以及對信息世界披沙揀金的篩選能力。如果報紙持續推出高質量又有情懷的文章,一定是有人看的,尤其是成為品牌報紙之后,更能引導受眾注意。

記者:您執著於傳統媒體,但也不排斥新媒體,而且有非常多的新媒體實踐。那您在就任的這幾張報紙中是如何推動兩者共同發展的?

周智琛:紙媒發展新媒體,對於這點我向來比較冷靜甚至悲觀,我敢說,新媒體不是報業轉型發展的回春藥,而是一種服務於配合於集聚於報紙主品牌的手段,就像月亮之於地球的關系,沒有月亮,地球在很多方面會出問題。基於這點認識,我們在熱烈擁抱新媒體平台的同時,主要的心力還是放在報業的發展上,但也時刻期待那些有助報業徹底融合於新媒體的新技術新模式出現。

記者:除了傳媒人的身份,感覺您也像一位作家。您給自己如何定義?

周智琛:我不給自己定義,隻要是向上的東西,又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我都願意去嘗試。人生可能有很多極,我們每個人都可能走到連自己都驚訝的地方。

記者:有沒有一個詞可以形容您這些年的工作狀態?

周智琛:回歸,打破傳統框架式的回歸。我表面上是個技術派,但價值觀還算正向多元,並且是隨時代潮流變動而向上。

記者:如果有人認為您的創新或理想主義狀態是作秀,您如何反應?

周智琛:用心傾聽,坦然面對,做真實的自己。

記者:請問您未來三年的個人夢想是什麼?

周智琛:現在我和家人兩地分居,廣東和雲南的距離常讓我異常想家。如果可以,我想盡快和家人團聚,每天下班可以擁抱我的女兒,不需要再為報紙走天涯。當然,我依然願意為報紙盡最大的力氣,並觀察和參與到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如果有一天我可以在這一片天地裡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那一定是一種非常幸福的感覺。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