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见证代表履职风采

3月9日上午,按照大会议程,各代表团召开小组会议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修改稿,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于是,一场特殊的对话开始了……
黑龙江代表团第一小组的审议发言,从苗秀代表开始,“我建议国家对龙江的技能技术人才,建立特殊的津贴待遇,让更多的技术能手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得到认可”。苗秀是来自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的操作工,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他们公司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技术能手。苗秀话音刚落,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就笑着说:“你这个题目讲得很好。我们倡导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工业强省要把它作为一个战略来抓,没有一大批的技能人才不行。”“庆伟书记,人才流失现在是困扰我们最大的问题,我们曾经在哈尔滨一个大学,一个班培训了46名学生,结果到我们公司工作了3年以后就走了一多半。5年以后一个都没剩。这个是让我们企业感觉到特别困惑,特别心酸的。外部工资差异,地区差异太大。”来自宝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焦云代表立刻举手说,他的话引起了大家的一阵讨论。
我一直在想,其实留不住人才是困扰黑龙江乃至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痛点,如何破解人才外流问题成了时代的主题。难道真的是因为黑龙江区位工资待遇和天寒地冻,把人才“冻”跑了?
张庆伟代表给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他说:“北欧也很冷,可是发展得很好,不是说不可为,事在人为,办法总比困难多!”
是啊,办法总比困难多!既是摆在黑龙江等东北老工业基地面前的破解人才难留的一个思维方法,也是一个崭新的发展实践。黑龙江有以哈工大为代表的81所高校,226家研究院所,178家重点实验室,30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资源与实力在全国位于前列,加上黑龙江区域生活成本、物价成本、夏季整体生态宜居环境的优势,按照生产力要素优化配置的原则,黑龙江在新一轮发展中留住人才的差异化优势,还是具有相当魅力的!
这时,全国人大代表、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莱接过话题说:“我们系统发达地区单位,每年招学生都招不满,原因是生活成本太高。所以黑龙江还是有优势的,留住人才应该去研究,不是说北方地区就招不来人、东北寒冷就招不来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大风说,为了留住人才,他们不仅要用感情留人,更要用事业留人,给人才不断上升的空间,让大家看到成长的希望!而为了吸引更多人才来黑龙江,全国人大代表焦云不仅创出了用“年薪+股权+技术入股”的形式,还采用了自由飞地的用人办法,给已经是上市企业的宝泰隆营造了稳定的人才环境。
就像张庆伟说的:“我们要用好‘三长三短’的辩证方法,这是总书记给我们开的药方,就是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我们一定要有这个信心!要蹚出一条我们自己的新路子!”
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是啊,曾经的天寒地冻不再是制约人才来黑龙江发展的瓶颈,曾经的区域工资结构不再是束缚人才劳动致富的桎梏。我想,这一切靠的是黑龙江区位资源科技竞争力的实力,靠的是不断地解放思想,靠的是不断按着市场规律、按照新时代人才成长特点,进行全方位的深化改革。相信靠着黑龙江人的智慧,我们能够探索出更多、更好留住人才的方法,补上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净流出这个短板!热烈的讨论还在继续,真为黑龙江代表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点赞!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作为随团记者,我看到了新时代代表们履职的风采,让我感受到了一个身份的承诺与责任。每一年上会,能够报道这个时代的变化,见证这个时代的成就,是记者这份职业最大的荣光。
(作者单位: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