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中国式相亲》被批 宣传总监:非但不荒诞而且很真实

龚卫锋
2016年12月29日15:33 | 来源:羊城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非但不荒诞, 而且很真实!

  主持人金星

  嘉宾刘畅牵手成功

  嘉宾们带着父母来相亲

  继《非诚勿扰》之后,“相亲类”节目再现爆款!上周末,由金星主持的婚恋话题综艺节目《中国式相亲》在东方卫视开播,引发全民关注。“妈宝男”“中国式巨婴”“外貌党”“直男癌”“妇女工具论”等话题成为观众争议焦点,有人对节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核心主题口诛笔伐,也有人表示强烈赞同:“虽然中国经济发展神速,但不可否认不少国人思想还很传统,这很‘中国式’!”昨日,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式相亲》宣传总监刘宇哲,他强调节目胜在真实,没有造假,节目展现的内容非但不荒诞,而且很真实!

  质疑 是否存在表演成分?

  回应 没有任何剧本,节目胜在真实

  节目中,外形靓丽、条件出色的女嘉宾林嘉莉登场,玻璃房里的男嘉宾沸腾了,他们争抢着说:“这是我的菜!”但当林嘉莉透露自己40岁,还有一个11岁的儿子时,玻璃房瞬间安静了。家长们也明显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和林嘉莉结下姻缘。嘉宾赵浩然的妈妈对林嘉莉说:“你可以做我的好朋友。”言下之意直指女嘉宾年纪大。女嘉宾的尴尬遭遇迅速引发网友热议:“这是赤裸裸地歧视大龄未婚女青年!”也有人质疑节目组为什么没有考虑女嘉宾和在场男嘉宾的年龄差距,是不是有意制造话题,吸引观众眼球?

  羊城晚报:很多人说嘉宾在节目中有表演痕迹,他们的对话彩排过吗?

  刘宇哲:观众质疑这档节目有表演性,那是出于对一些电视节目的惯性认知。我们可以确保,所有嘉宾都是真实的,没有任何一个演员,没有任何彩排和剧本。对于一个素人节目来说,你永远无法通过创造剧本来保证精彩程度。台上的爸妈,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他们是没有办法配合演绎的,也不可能演得那么自然。我们胜在真实。

  羊城晚报:为什么没有考虑嘉宾的年龄差?有观众觉得你们找林嘉莉上台是为了造话题,你们是如何考虑的?

  刘宇哲:嘉宾的年龄差当然会考虑,在选择嘉宾的时候,我们就会尽量进行匹配,提高相亲的成功率。但是像林嘉莉这样突出的,不论男女,都比较少。她来报名参加这档节目,无论外表、事业、谈吐,都非常符合条件,唯一的问题只是年龄而已。

  节目组也为她的年龄纠结过,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而剥夺她上台的权利。她也明确表态:“即使在台上失败也不怕,可以为有同样经历的单亲妈妈发声,表达自己寻爱的权利。”

  羊城晚报:网友爆料说林嘉莉有男朋友了,这是真的吗?

  刘宇哲:嘉宾上节目前,我们会做很细致的核查,包括去家里找其亲朋好友采访。我们和嘉宾有协议,要保证“单身”这些基本信息的真实性。如果资料有出入,嘉宾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质疑 为什么让家长来把关?

  回应 了解家庭背景,消除颜值影响

  《中国式相亲》的一大看点是增加了“父母把关环节”,子女带着父母来相亲。首期节目是男生家庭专场,五位男嘉宾带着自己的父母甚至姑姨上阵,随后被带进“密室”。女嘉宾轮番上场,接受男嘉宾父母的“盘问”,中意的父母可以选择亮灯,如果有三组以上父母亮灯,则进入女嘉宾反转环节,由她来挑选中意的家庭并参考自己父母的建议,选择男嘉宾。

  羊城晚报:很多观众不理解,为什么嘉宾要带上父母来相亲?

  刘宇哲:节目的概念是“中国式相亲”,在中国人的婚恋观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谈婚论嫁时要把对象带给父母看,获得父母的祝福。带上父母,能让相亲这件事变得严肃、真诚起来。

  羊城晚报:节目组是怎么说服嘉宾的父母登台的?

  刘宇哲:其实不需要说服,子女的婚配大事在许多父母心中是头等大事,只要有帮子女解决单身问题的途径,他们都非常欢迎。

  羊城晚报:你们做了哪些准备?

  刘宇哲:60%的精力用在前期的嘉宾面试和招募上。我们很注重嘉宾的多样性,他们可能代表社会上某一类人群的想法。每个周六周日,我们都在全国找人,地毯式报名。

  羊城晚报:为什么在节目中,在决定对象之前,女嘉宾一直见不到男嘉宾,只能和他们的父母交流?

  刘宇哲:不见面这个概念,在很多节目中存在,这是为了降低第一印象、颜值的影响。唱歌节目里不看脸,是为了真正聆听歌手的声音。相亲节目中不看脸,是让嘉宾通过一个人的家庭来了解他的成长环境、内在涵养,我们的节目要的不是一见钟情。

  羊城晚报:这是说相亲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

  刘宇哲:这八个字是顶大帽子。其实“父母之命”说的是双方父母见个面就商量两家的婚事了,而这档节目中,是年轻人跟长辈对话,是一种代际交流的形式。如果爸妈不喜欢,在第二现场的子女可以用电话表达自己的意愿。决定权还是在参加节目的男女嘉宾手上。

  质疑 是否在“物化”女性?

  回应 呈现代际差异,希望观众反思

  首播集中,嘉宾张禄的二姨称给张禄挑媳妇的标准是:“要求身体健康,心地善良,勤劳肯干,当家理财!就是干活、干活、干活……”张禄在一旁小声提醒二姨:“还要长得好看!”没想到二姨脱口而出:“好看的脸蛋不出大米。”23岁的赵浩然与王博晖的择偶标准惊人一致,他们首要考虑的是颜值,其次考虑的是能不能照顾他。很多网友吐槽:“这到底是在找女朋友,还是在找妈妈?”著有《巨婴国》的武志红指出节目中的几位男嘉宾是“巨婴”:“他们言语里都是,‘她能照顾我’,这是婴儿最基本的反应——在找妈妈。巨婴,意味着一个成年人的心理固着在婴儿期。”

  羊城晚报:有人觉得节目的“三观不正”,一些嘉宾家人的发言让人觉得很荒诞,你有这种感觉吗?

  刘宇哲:非但不荒诞,而且很真实。二姨的说法是中国很多老一辈的观念,要求媳妇贤惠能干。她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讲究“劳动最光荣”,她那样的劳动妇女,从她的生活经历出发,讲出那样的话,我们不能说她是不对的。当然,如今物质条件不一样了,很多年轻人对这样的观点是抗拒的。

  在第一期节目里,最后牵手的两个家庭,一个是有涵养的外交官家庭,一个是在择偶上主张“儿子喜欢就可以”的家庭。他们成功是因为家长的择偶观念年轻人也比较接受。另外几家不成功则是因为长辈的观点遭到年轻人抵制,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反思自己的观念是否正确,也能给电视机前的父母一些启示。

  羊城晚报:做节目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会引发女权、男权的讨论?包括“巨婴说”?这些问题似乎一直无解,你们想通过节目改变什么吗?

  刘宇哲:第一期节目是男选女的结构,所以很多女性围绕“女权”发出声音。实际上,节目还有女生专场。从创作角度上,我们没有加入男权、女权元素,只是想呈现公婆挑选儿媳妇、岳父岳母挑选女婿的情形。

  关于“巨婴说”,一个原因是我们把子女和长辈放到同一个舞台上,他们尊重家长的表现会被说成“巨婴”吧!如果抛开父母这个模式结构,只是把嘉宾放到相亲节目中,我觉得可能就不会表现出这一点了。

  羊城晚报:你觉得与《非诚勿扰》相比,《中国式相亲》好看在哪里?

  刘宇哲:在这个舞台上,两代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引起大家对于中国特色家庭择偶观的讨论,这就是我们想要传递的东西。有些观念是大家普遍接受的,有些是大家不能接受的。这和《非诚勿扰》模式完全不一样,《非诚勿扰》是年轻人邂逅、交友的舞台,呈现中国年轻人的婚恋观,《中国式相亲》是站在代际的角度,呈现两代人婚恋观的差异和碰撞。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传媒推荐
  • @媒体人,新闻报道别任性
  • 网站运营者 这些"红线"不能踩!
  • 一图纵览中国网络视听行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