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個“雞年大吉”(新春走基層)

這個雞年春節假期,貴州省赫章縣古達鄉石營村的劉偉既沒有設席待客,也沒有外出走親訪友,和他相伴過節的,是兩萬多隻土雞。有別於以往的“過年好”,鄉裡鄉親誰碰見劉偉都笑著打招呼說“雞年大吉”,語氣帶著幾分親昵,又有幾分調侃。
正月初八,天氣晴好,記者驅車前往石營村,尋訪劉偉和他的“雞年大吉”故事。
從斑駁的樹蔭中走進劉偉的養殖場,眼前豁然開朗,陽光刺得人睜不開眼睛。等適應過來的時候,才看清眼前200多畝的坡地上,靠著樹林散布著7幢雞舍。
劉偉提上一桶雞飼料,帶記者參觀他的養殖場:母雞舍、公雞舍、蛋雞舍、仔雞舍、育雛室等一應俱全。奇怪的是,養殖場裡的蛋雞舍、仔雞舍和育雛室裡,是清一色的自動化設備,公雞舍和母雞舍卻簡陋至極:半人高的磚牆,上面圍網,隻能遮風不能擋雨,雞舍后靠樹林的牆根下,還留出了一排孔,雞隨時自由出入。
在劉偉的解釋下,記者才明白了其中的奧妙。原來,劉偉採用的是林下仿野生土雞養殖模式,雞舍是雞的“宿舍”和“食堂”,而雞舍后面的樹林,則是雞的“運動場”和“游樂場”。劉偉說,這種養殖方式兼有生長快和品質好的優點,效益非常好。
劉偉在石營村有兩個身份,村黨支部書記和村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17年來,石營村在劉偉的帶領下,一步步發生著變化:通村柏油路修好了,通組的水泥路修好了,連戶路硬化了,家家戶戶的院壩也硬化了,鄉親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然而,石營這個隻有186戶831人的村子,還有貧困戶31戶102人。為了讓村裡的貧困戶早日脫貧,去年11月劉偉邀請合伙人,投資500多萬元,建起了現在的這個養殖專業合作社。他的想法是,動員貧困戶利用特惠貸款入股到合作社,同時吸納貧困戶到養殖場務工,實現脫貧致富。
如今,劉偉的養殖場裡已經養了兩萬多隻雞。他的目標是盡快將養殖規模擴大到10萬隻以上,帶動本村和周邊村至少200戶貧困戶脫貧。“這個春節,不光是鄉親們來拜年,在養殖場裡每天聽著兩萬多隻雞歡快地鳴叫,仿佛隨時都在祝福我‘雞年大吉’。”劉偉笑著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