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布蘭科:智能汽車會帶來全新的出行方式

麥克-布蘭科在演講中
人民網11月17日電 (溫靜)11月17日,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移動互聯網論壇”在烏鎮舉行。論壇以“人工智能開啟互聯網新未來”為議題。美國思科Jasper公司全球車聯網高級總監麥克-布蘭科為嘉賓帶來《智能汽車之潮流》主題演講,以下為全文內容:
大家好,上午好!非常感謝大家能夠邀我前來,這是我第一次來烏鎮,我來自思科Jasper,我的領域就是智能汽車,如果大家對Jasper不太了解的話,可以把們就是當成一個物聯網雲服務平台。
可以說智能汽車是我們最關注的一個方向,而且我們和世界各地的智能汽車一起專門進行研究,我已經在這個領域當中有三十多年的工作經驗,我自己親自經歷了這一領域的變化。一般來說講到車我們覺得不是什麼智能設備,我們覺得就是代步工具,我們覺得汽車很大程度上不僅僅是機械,我們現在有新能源車等等,車正變得越來越聰明,而這些智能汽車很大程度上會改變汽車行業的面貌。今天我總體和大家講幾種交通出行方式。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大家今天已經聽到了很多的發言人講到網絡的革命,很多事情原先要人工進行的,后來網絡有了連接,一下子我們生活就改變了,接下來我們又有了手機。我們以前打手機隻不過是和人講話,但是一下子加上網絡以后,就有了智能手機了,這毫無疑問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因此可以看到在這個方面下一個消費者產品會入網的就是汽車了。而讓這些智能汽車出現以后會極大的影響我們對交通出行的看法,接下來會給大家進一步介紹。
我們可以看到現在有兩個趨勢,第一個趨勢就是變現主動盈利,也就是說現在的消費者不斷在適應,他們在不斷地在這些智能汽車當中尋求服務。另外出行方式,比如說現在的自駕車、叫車服務、共享用車、拼車等等,我首先講的是變現主動盈利這部分。最開始的時候,智能汽車剛剛出現是好幾年前,智能汽車入網是非常基礎的服務,而且從商業模式角度講,最初的模式是非常原始的,就是付錢獲得服務,如果有效就把服務繼續用,如果無效就關掉,隨后我們進入了下一個方向,這就是我們目前的情況,我們在這裡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就是在網上可以有一定的導航、聽一點音樂等等。但是總的來說這背后的服務還是比較簡單的,是雙向的,要麼有這樣的服務,要麼沒有。我們現在又有第三波,比如說我們現在看到有一個基於網絡的模式慢慢出現了,比如說我們現在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可以通過汽車,就好像通過我們的手機一樣,所以這是一個相當強的應需經濟。
與此同時,我們也估計伴隨著智能程度越來越強,很快汽車行業能夠了解究竟消費者在哪裡,他們在做什麼,有什麼樣的需求?現在車可以提供一系列的服務,有一系列的新的趨勢,就商業模式來講我現在有全新的付費關系,以前我們覺得一定要實時進行金錢的易手才能完成交易,現在在當中參加方越來越多,比如說保險方、應用提供方、消費者、汽車生產公司,他們現在都有機會可以盈利獲得相關的利潤。因此現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有商業模式,這個商業模式要足夠聰明,這樣的話消費者就可以購買自己所需的服務,我們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智能和雲服務,這樣的話就能夠管理好海量的數據,我們會意識到如果是智能汽車的話,毫無疑問會給雲端帶來大量的數據。
還有另外一個關鍵的趨勢,就是智能汽車會帶來全新的出行方式,我們在如今已經看到很多這樣的現象,我想大家在這個星期可能用過一些現代出行的服務方式,在最近有一個研究,研究是在去年做的,在研究當中,問中國的用戶,問他們想要什麼樣的聯網設備,他們說他們最關心的就是無人駕駛,這個比例要高於世界上任何其他的國家,所以說在中國市場當中有一個很強的願望,希望獲得這樣的服務。換言之,現在人們的希望要改變自己的出行方式,這也會帶來社會上的一定的效益,比如說在安全性、便利性方面都增加了,而與此同時,路上的汽車不一定數量要增加。這背后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為什麼要談這一切呢?如果大家覺得汽車是資產的話,那95%的時間汽車都停在那裡,大家並不用它,如果說能夠提高汽車的使用率,哪怕說將空置的情況減少5%,也很了不起,這意味著路上的車能夠少50%。所以我們覺得當然不可能說一下子路上的車就少了一半,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如果能夠提高汽車的使用率,那路上的車就可以少一點,肯定不是說馬上沒有交通堵塞的問題,但是我們現在已有的保有車的數量,所以關心的不是買車,而是買出行服務,而且對於年輕一代來說,他們越來越支持這樣的趨勢。而在這一切的背后,連接可以說是關鍵,沒有連接的話,這一切都不可能成真。
現在我們講到新型的出行方式代表著什麼、意味著什麼?我們現在可以按需租車,有的人沒有車的時候想自己開車,隨后不用管這輛車了,現在世界各地已經出現了這種按需的租車的服務,這是幾個提供這種服務的公司名稱,除此之外比按需規模更大的服務,大家可能體驗過了就是按需出行服務,像滴滴、Uber、百度等等,所有這些公司都在這方面投入。比如說今天在下雨,原先要等出租車過來接你,現在打開應用,預約一輛車來接你,而且可以通過電子錢包進行支付,非常方便。
當然這對於汽車行業來說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很有破壞性,大家想想這對於汽車制造廠商意味著什麼,想想現在這些汽車制造廠商他們在造車,我們有這些變化以后,會對他們的商業模式帶來什麼挑戰和變化。對於汽車制造者來說他們重新改變了自己的商業模式和生產方式。我們現在也在經歷這些變化,世界上比較領先的汽車制造廠商投資了這些出行方案公司,比如說蘋果投資了滴滴,大家可以看到汽車制造廠商他們認識到光造車是不夠的,不然的話他們會被淘汰,他們認識到要介入的就是交通出行以及移動出行服務。所以大家在這兒可以看到這些數據,大家可以看到有這樣的投資。毫無疑問,投資的這些服務領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說在如今的汽車當中,這些客戶如果乘坐智能汽車,就有機會提供一些額外的服務給他們,從而獲得進一步的盈利機會。
當然毫無疑問要想做的對,還有很多挑戰,這件事情本來就不容易,比如說剛剛講的新的模式當中,有技術問題、安全問題、問責問題、發展問題,比如說像標准和合作的問題,所有這一切都要能夠配合起來,才能行之有效,但是我們已經有了初步的進展,已經有了一定的技術,現在已經有技術可以搭載到汽車當中去。當然了我們知道如果路上都是無人車,這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至少機器短期內不會完全支配人類,所以這需要我們各方密切合作。
同時我們看到了很多的數據,要把車和服務器連接在一起交換數據很簡單,現在就可以做到,這不是我們所說的物聯網,也不能帶來真正的附加值,我們需要的是中間有點變化,比如說可以通過雲,雲服務可以充分利用數據,並且知道周遭的環境,了解用戶,提供內容,使得駕駛體驗更優。
所以說我們講到智能,講的就是有能力能夠學習、能夠適應,大家在如今汽車行業看到的就是如此,就是汽車要有能力適應和學習,這也會改變我們對未來交通出行的看法,非常感謝大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