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行動》導演釋疑 "娃娃兵"實為泰國小演員

在今年影市低迷之中,由林超賢執導,張涵予、彭於晏等主演的《湄公河行動》成為最大黑馬——影片不但在國慶檔上演漂亮的票房逆襲好戲,成為今年國慶檔票房冠軍,更在后國慶檔依舊保持強勢,目前票房已破9億。影片引發業內關注的同時也勾起了觀眾很多疑問——影片中“吸毒時的不羈、開槍時的麻木”的娃娃兵是真的娃娃兵還是演員?抓捕行動為什麼是孤軍奮戰不能叫支援?武器不能運送出國,小分隊的武器都從哪裡來的?彭於晏扮演的方新武到底犧牲了沒有?對此,該片導演林超賢做了解答。
《湄公河行動》中,張涵予、彭於晏等在影片中的表現可圈可點。但電影裡最為打動觀眾的,是那些娃娃兵,他們的表演堪稱逆天——冷冷的眼神、吸毒時的不羈、開槍時的麻木,如同地球的末日之景,讓見者無不吸一口冷氣。驚駭之余,觀眾也會好奇,他們是真的娃娃兵還是演員?令人欣慰的是,這些娃娃兵都是泰國演員“表演”出來的。出演《湄公河行動》的戰立國在微博上發出了與幾個可愛孩子合影的照片,幾個孩子笑得一臉燦爛——據說他們的拍攝過程由家長全程陪同。
娃娃兵為演員扮演,但娃娃兵的戲份,卻是來源於真實生活。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這些大尺度的娃娃兵戲份,並非導演編造,而是實有其事。為了拍攝這部電影,導演林超賢曾深入金三角,他確認那裡的娃娃兵是真實存在的,警察曾多次進入毒販的巢穴邊緣,也遇到過這些娃娃兵。因為當地很貧困,毒販會抓一些小孩子回去,很小就開始培養,利用小孩幫助運毒。
娃娃兵在《湄公河行動》中雖然有一擊而中的震撼力,讓人直面這個世界的真相,但是不是殘忍了一點,甚至引發未成年人的模仿?林超賢解釋,這並非要嘩眾取寵,而是覺得應該讓觀眾看到毒販除了販賣毒品、催生吸毒人群、影響社會的價值觀,背后的問題已經非常嚴峻,“我希望激起觀眾‘一定要打擊這些罪犯’的共鳴,所以要把這‘真實的世界’呈現出來。”(記者 肖揚)
延伸閱讀
《湄公河行動》還有哪些秘密?
問:為何沒把“大團圓”作為影片的真正結局?
林超賢:電影是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結局也是盡可能貼近現實。如果改成大團圓結局,就是你們說的“主角光環”了。我們更希望觀眾在看完以后,可以真正意識到毒品的危害以及關注那些為我們的和平盛世默默付出和犧牲的緝毒警察,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角色的命運上。
問:警察能當特種部隊使嗎?
林超賢:警察一定不能跟特種部隊相提並論的,畢竟素質和訓練內容上都差距甚大。片中的戰斗小分隊,他們並不是特種部隊,他們是緝毒警察。他們能力有限,任務卻又更加艱巨,甚至可以說是超出他們的能力范圍。這也是“湄公河行動”不同於其他行動的地方。
問:抓捕行動為什麼是孤軍奮戰不能叫支援?
林超賢:第一,這是一次秘密行動﹔第二,軍隊不能跨境行動。
問:為什麼小分隊用的武器全是美械?
林超賢:“湄公河行動”是一次境外秘密行動,槍支無法直接從國內運出境,所以,小分隊使用的槍械武器隻能從當地混亂地區的黑市購入,而這其中,美制、蘇制武器佔大多數。
問:直升機顏色如此鮮艷會不會暴露目標?
林超賢:槍支武器都不能運出境,直升機當然也不行。所以,觀眾看到的顏色鮮艷的直升機並不是軍用直升機,而是民用直升機。它的顏色雖然鮮艷,也不符合作戰條件,但毒販也不會想到會有中國的緝毒警察租用民用直升機去圍剿他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