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東興市河洲村水口組黃純深直接在邊民互市區越南商鋪收購5噸海產品,組織村裡20多人把海鮮運到市場。這一天,他輕鬆賺了1000多元。
每天一大早他都要在這個互市區組織收購海產品、木薯和中藥材等,最多一天能賺上1600多元。他原本為地道的農民,兩年多前他年純收入不足7000元,如今一年的收入突破10萬元。像他這樣從一個農民變成商人的,全村有300多人,而且都是這幾年的事。
致富夢,東興市河洲村大多數村民已經變成現實,這得益於近幾年推行的先行先試政策。而發動農民利用政策優勢由農變商的是東興市河洲村支書、東興萬豐實業公司董事長項建程。
項建程告訴記者,之前邊民從事邊貿遇阻,主要是資金和市場問題沒解決,而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先行先試政策的實施,把這兩個問題解決了。先是越南籍自然人經營登記制度改革試點,越南人可在東興邊民互市區內開公司,為邊民提供了充足越南貨源,東興邊民足不出國就可收購到越南貨。以前邊民為收購8000元免稅貨得跑到越南芒街找上幾天時間。如今東興邊民輕鬆找到貨源,國內的銷售市場則由項建程的萬豐實業公司負責,邊民隻管在互市區內找貨,不用擔心銷路。
如果說越南籍自然人經營登記制度改革試點是開啟邊民致富鑰匙的話,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和人民幣與越南盾特許業務的試點,則是邊民致富的加速器。項建程告訴記者,以前邊民進行邊貿結算,隻能通過企業,到海關報關,去銀行辦結算手續,非常麻煩,為此邊民隻好走風險大、信用低的地攤銀行。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后,項建程於2012年5月在東興邊民互市貿易區內成立了互市貿易結算中心,越南商家、中國邊民憑身份証就可結算,取代了以前的地攤銀行,如今一天的結算量達到1500萬元人民幣。
為讓邊民充分利用先行先試政策優勢走上致富路,項建程還將河洲村民編成20人一組的互助組10個,利用各人優勢抱團形成一個團隊,專門在邊民互市區內從事邊貿。同時成立了“邊民互市貿易服務中心”,幫助邊民融資。目前為邊民融到6000多萬元貿易資金,互助組的每個邊民在服務中心有5萬元的信用額度隨時取用。
黃純深告訴記者:“要不是提供這些平台,邊民哪敢去做貿易生意!我參加到一個互助組,每天隻管找貨源和收貨,結算、運輸、銷售等由互助組其他人做,互助組內人均日賺600元,最高能賺1000多元。”
項建程說:“現在,每天活躍在互市區內從事邊貿的邊民達8000多人,隨著先行先試政策的推行,從事邊貿生意的邊民會越來越多,邊民致富步伐將越來越快。”(記者 黃興忠 通訊員 符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