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網店第一村的“淘寶夢”(行進中國·精彩故事)

尹曉宇
2015年01月06日08: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村裡的公告欄貼滿了出租信息。

  “淘寶村”漫畫

  青岩劉的一天是從下午開始的,阿裡旺旺的提示聲、快遞員打包撕扯膠帶的聲音、貨車的引擎聲交織在村裡的街道上。2000多家淘寶店,年銷售額超過20億元,這些數字成就了浙江義烏青岩劉“中國網店第一村”的地位。

  分分鐘追市場

  背靠義烏國際小商品市場,青岩劉成了草根創業的天堂。

  200多幢五層的農民房,房東住頂層,剩下的全部租出去開淘寶店。一兩台電腦、三四個人、一套七八十平方米的房子,一個淘寶店就開張了。

  林天意是做水杯生意的,在淘寶和阿裡巴巴上都有店面,租了一個兩居室既做庫房又做辦公室,有兩名員工。記者是聽著阿裡旺旺的聲音找到他的店的,電腦前,店小二正跟顧客聊保溫杯套,從材質到尺寸、顏色,事無巨細,五六組對話后,她還拿起尺子量了下杯套的直徑。身后,一位小伙兒扯著膠帶打包包裹,每個包裹裡還放了店面的代金券,包裹已經從房間堆到了樓道。其中的一張發貨單上,一位顧客訂了50多種數量不等的產品。

  一個朋友打電話過來跟林天意聊55度杯的行情。“這個已經過氣了。”林天意放下電話,從淘寶上搜出55度杯讓記者看,這個產品今年七八月份上市,賣得特別火。但市場就是這麼“喜新厭舊”,林天意正跟朋友琢磨著下一個賣點。

  現在做淘寶的越來越多,競爭非常大。“你看,這個肯定是刷單的。”林天意說的刷單是通過用短期的低價或者雇佣人進行購買來提高排名的方式。雖然經營淘寶店才半年時間,行內的這些規則,朋友間交流的時候也都有所提及。做同一類商品的人,大家有個圈子,經常要交流信息,“分分鐘要追著市場跑。”林天意說,現在做淘寶很不容易。

  帶起周邊產業

  在青岩劉,每走幾十米就能看到一個快遞點,村子裡的快遞公司有30多家。

  記者在B區27幢的中通快遞看到,不時地有淘寶店家過來送要發的快件,已經打包好的包裹散落在地上,牆角處有幾台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單是這一個快遞點,每天的包裹數量平均就有兩萬件。

  如果不會在淘寶店展示寶貝,青岩劉有專門的照相館,還能進行網頁的設計。7攝影公館在一間地下室,兩個女孩兒正在給一個小羊玩偶制作淘寶頁面。旁邊的一面牆貼著埃菲爾鐵塔形狀的牆紙,那是拍照用的背景牆,另一側還有燈光、椅子、梯子等道具,旁邊的沙發上放著正要拍攝的帽子和手套。攝影師告訴記者,拍照一張五塊錢,簡單點兒的比如鉛筆,一張照片就夠了,稍微復雜一些的,四五張照片也足夠了。

  紙箱店、膠帶店、飯館,在村子的一條街道上,淘寶周邊的這些產業也在生長。

  做品牌謀轉型

  開一家火一家的淘寶時光已經不再,在青岩劉也是如此,100個人創業七八個能成功已經不錯。村子的公告欄上貼滿了出租房屋的信息,每一個出租屋背后都有一個離開的故事,留在青岩劉繼續創業的淘寶店們都不得不面臨轉型的話題。

  馬樟良選擇了打造自己的品牌,他在阿裡巴巴和天貓都有店。與剛開始創業的淘寶店不同,做陶瓷廚具的馬樟良注冊了自己的“陶煲王”品牌,申請了專利,還在廣東入股了幾家生產廠商。公司已經有30多人,從研發、生產到銷售、客服、文案等環節都有參與,在青岩劉的辦公地點佔滿了一幢5層的民房。明年,他還打算把一樓做成展示大廳。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