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印章管審批”,不僅意味著效率的提升,更折射著政府服務理念的轉變。
12月26日,本報記者探訪天津河北區行政審批中心辦事大廳,感受“天津速度”帶來的新變化。
上午9時30分,申請人王震拿著營業執照笑容滿面地告訴記者,他剛剛成功申請注冊成立了個人的第二家公司,公司未來主營印刷業。
經歷過多次申請注冊公司的辦事程序,王震的感受比一般人深。
“以前雖然也是一站式辦公,但是像這樣的投資項目審批需要在多個不同的窗口分別排隊遞件,很多証件需要重復錄入,辦一個營業執照怎麼也要蓋幾十個章,挺讓人?頭的。現在不一樣了,隻需要一個窗口就可以全部搞好,非常方便。”王震感嘆道:“以前注冊一個企業至少要跑近一個月,這次我一天之內就把‘四証一章’(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証、國稅部門稅務証、地稅部門稅務証和企業公章)全都辦完了!”
“自從區行政審批中心成立,‘四証一章’一天辦結的好消息深深觸動了我,我才決定自主創業的。”正在辦事大廳辦理業務的徐繼寅說,2009年自己大學畢業后一直想自主創業,雖然他對整個審批過程已經熟悉,但是要順利獲批得走不少程序、遞交很多材料。最終他在繁瑣的審批過程面前,停下了創業的腳步。而徐繼寅此次創業審批隻用了兩天時間,他准備好材料后去核名,下午就填卷,當天就把所有的材料遞交上去,轉天就把“四証一章”全部拿到手。
“審批速度快速提高的同時,服務質量也大幅提升,而且沒有任何附加費用。”這是徐繼寅此次辦理過程中最大的感受。徐繼寅說,整個過程他幾乎沒有費心,在填卷的時候有幫辦窗口的幫辦人員熱情指導,取件之前還有工作人員專門打電話、發短信通知取件。
“我身邊已有不少同學和朋友都在注冊公司。可以說,審批速度的提升極大地鼓舞了我們這些有自主創業熱情的人。”徐繼寅告訴記者:“對企業來說,時間就是商機。我們最怕審批通過了,商機卻沒了。加快審批速度讓我們這些小企業感到特別方便。”
當天,記者在審批大廳見到很多像王震、徐繼寅這樣行政審批改革的受益者,也感受到了政府進行行政審批改革的努力。
“通過建立行政許可服務與績效管理系統,把過去群眾反映強烈的手續龐雜,模糊告知、多次補正、體外循環等問題全部掃除干淨。”在大廳值班的河北區工商局注冊科科長王秀芹對記者說:“每個審批窗口和后台工位,均安裝視頻音頻監控設備,實現全程監察,哪個環節批件超過時限,哪個地方服務不到位,我們可以及時掌控,立即整改。”
她介紹:“我們啟用智能登記系統,將登記所需要的各種表格、材料導入智能登記系統,使辦事人員在注冊大廳就能補充相關登記材料,一次性解決了以往提交材料不規范、反復辦理成本高的問題。”
用“一枚印章管審批”,通過倒逼政府職能轉變,重點解決“權力碎片化、審管不分、以審代管、服務效率不高、投資貿易不便利”等問題,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數據顯示,自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以來,天津河北區新登記民營企業2075戶,新增注冊資金75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一枚印章管審批”,折射出天津行政審批改革的力度。該市近年來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化“繁”為“簡”,變“攬”為“放”,規范權力運行,以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充分釋放改革紅利,增強了經濟社會發展動能。
近幾年,該市先后開展了六輪行政審批事項清理減少工作,並在全國率先將非行政許可事項一次性全部“清零”,向全社會公布行政許可“權力清單”,將行政許可權力置於社會監督之下。到2013年,市級審批事項已經減少到394項,2014年又減至295項,減少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