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零下7攝氏度。記者見到了王自殿。他是北京市門頭溝區大台郵局的郵遞員,一個人堅守了18年,從沒投錯過一次信。
“沒啥轟轟烈烈的大事,就是把我能干的、該干的干好。”王自殿說:“上班第一天我就承諾,要踏踏實實做人、本本分分做事、認認真真干工作、一心一意為用戶。”56歲的他眼神溫和,但眼圈和臉頰附近的褶皺卻如刀刻般深邃。
18年有說不完的故事。記者陪他一路送信,一路採訪。
這不是老王第一次接受採訪,有個故事他幾乎每次都會提起。他認為如果明白了這個故事,就會明白他的工作熱情源自何處,還有他為什麼能堅持這麼多年,以及他臉上的皺紋和他腿上、腰上還有胃裡的病是怎麼來的。
故事和一封《錄取通知書》有關—
2000年8月底,工作剛4年的王自殿像往常一樣,重復著每天派送快件的任務。
他回憶,當天送完所有快件之后,還剩下最后一個:收件人全家都搬走了,電話沒人接,附近的鄰居也不知道他們去哪兒了。
老王瞧了一眼那封快件,封面上端端正正地寫著“錄取通知書”五個字!他頓時一個激靈—“這不得了,8月底不正是大學招生的最后一批嗎,這封信要在我這兒給耽擱了,還不誤了人大事!”
公司當時有明文規定,不允許郵遞員私自扣留信件。如果兩天沒能聯系上收件人,必須退回《錄取通知書》給學校。而以當時的郵遞條件,這一去一回沒准都開學了。於是,王自殿開始了找人的歷程。他先通過附近的居民,找到了收件人父親所在的單位。再通過單位,找到收件人父親的一個熟人,得知他們回了齋堂老家,但具體位置仍不確定。他打114查詢村委會電話,一查居然有五六十個同名的村子。一個接一個電話打下來,他終於對上了人!
第二天,收件人父母來到郵局,專程送來一大袋禮物表示感謝。老王擺擺手拒絕了。
這件事讓他徹底喜歡上了自己的工作。漸漸地,他把這份原本養家糊口的工作,做成了畢生奉獻的事業。為了對得起自己的履職承諾,老王漸漸養成了所有人都不理解的“強迫症”,一定要盡一切努力把當天的快件全都送出去。
王自殿說他對過去沒有遺憾,對未來卻充滿擔心。
“我現在很擔心自己的班誰來接。”他對記者說,過去幾年他收了好幾個徒弟,可是后來都走了,現在這個徒弟也跟他抱怨過不少次。
記者問新來的徒弟,願不願意接師傅的班?這位徒弟沒有說“願意”,也沒有說“不”,只是沖記者笑了笑。
今年“雙十一”,全國快件量達5.86億,到大台郵局有105件,都是歷史最高紀錄。但是那一天,徒弟請假了,又是王自殿一個人送完了所有的快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