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原院長張秀蘭
人民網北京11月20日電 今日下午,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分論壇“互聯網與政府:公共服務創新”在浙江烏鎮舉行。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原院長張秀蘭在分論壇上發言,以下是發言要點。
互聯網帶動小眾市場
在新的互聯網經濟變革之中,我們如何能充分的利用這種技術,特別把知識密集型的公共服務體系的均等性做出來。我們可以把所謂的很小受眾的服務,通過互聯網連接起來形成一個規模的市場,比如像谷歌,我們的案例研究有很多的廣告商的利潤都是從小廣告來的,比如亞馬遜,賣的書很多是大家不太去買的書,但也能形成一個有效的市場。
注重互聯網專業性服務
互聯網給我們的啟示,一是跨時空的資源優化程序,可以很直接的和客戶面對面,另外可以整合全國乃至全球的專業力量,從發展角度來講專業的服務發展對發展中國家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尤其現在真正的優質的公共服務資源的短缺,另外它的服務可以是短程的,同時由於大數據的發展很多供需之間的對接可以能精准的匹配。同時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進行實時檢索的電子檔案,可以隨時把這個人觀測的過程做起來,這個是互聯網有的優勢幫助我們解決這樣的問題。
建立互聯網民生公共服務市場
互聯網可以為未來打開整個以民生服務為導向的公共服務市場,是一個非常有效的一種戰略性工具。如何去建這樣的一個體系呢?以互聯網為戰略工具促進服務供需的動態呢?首先建兩個市場,一個市場是專業資源的供給市場,整合專業力量。一塊是理清詳細的需求,分等級、分層級,最重要的一點是創新服務機制。
我們可以整合世界的力量。細分服務領域要建立起數據庫,把領域細分優化結構,匹配個性化的需求。構建服務體系既要建立虛擬的互聯網平台,也要建立與服務性質相匹配的線下平台,同時要優化服務遞送工具。
以下是全文實錄:
我今天講公共服務不是側重在政府提供的公共程序性服務,而是由社會市場社會組織提供的民生類的服務,我想我的故事從APEC這一個新聞開始,因為剛在北京開了這個會,彭麗媛同志帶著APEC領導人的夫人一起參加了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組辦的促進殘疾人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一系列主題活動,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題目,還參觀了殘疾人的作品。這麼多年做調查,160萬兒童具有自閉症,加上所有的病人是600到700萬,這些孩子散步在中國的任何一個角落,如果到一個縣裡去可能找不到一個孩子或者兩個孩子。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有這樣的組織給他們提供服務,可是在中小城市裡我們怎麼該如何把這樣專業的服務送到他們手裡?還有很多類似,比如災后重建和災后心理重建的問題,我們面臨很大的挑戰,這樣專業性的服務供給是短缺的,而且集中在少數大中型城市,但這樣的需求又分散在廣大的農村和城市地區,中國尤其是城鄉發展差距很大的地方,我們如何解決這樣的供需矛盾,使我們整個的經濟社會的成果能分享到每一個角落。這就是現在我們在這個領域中面臨的很大的差異,所以互聯網能有什麼樣的思維給我們有這樣的啟示,在這次新的互聯網經濟變革之中,我們如何能充分的利用這種技術,特別把知識密集型的公共服務體系的均等性做出來。
我覺得兩個角度,一個是長尾思維的問題,我們可以把所謂的很小受眾的服務,能通過互聯網連接起來形成一個規模的市場,比如像谷歌,我們的案例研究有很多的廣告商的利潤都是從小廣告來的,比如亞馬遜,賣的書很多是大家不太去買的書,但也能形成一個有效的市場。電子商務能給我們什麼啟示呢?比如住在中小城市甚至農村地區要想買一個品牌產品,不足以支撐一個專賣店,但可以網上購買,通過物流的遞送可以享受同樣的消費產品,同時促進整個的物流產業的發展。
知識密集型這樣的公共服務有幾個特點,一需求分散,而且供給集中。很多服務需求是個性化的,我們很多的服務是均等化另外需求是持續性的,服務是間斷性的。互聯網給我們的啟示,一是跨時空的資源優化程序,可以很直接的和客戶面對面,另外可以整合全國乃至全球的專業力量,從發展角度來講專業的服務發展對發展中國家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尤其現在真正的優質的公共服務資源的短缺,另外它的服務可以是短程的,同時由於大數據的發展很多供需之間的對接可以能精准的匹配。同時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進行實時檢索的電子檔案,可以隨時把這個人觀測的過程做起來,這個是互聯網有的優勢幫助我們解決這樣的問題。
我們已經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比如教育在線,是優質教育資源的跨時空配置,遠程醫療把專家的資源和本地的服務網絡整合起來,智慧交通,這些是告訴我們互聯網可以為未來打開整個以民生服務為導向的公共服務市場,是一個非常有效的一種戰略性工具。如何去建這樣的一個體系呢?以互聯網為戰略工具促進服務供需的動態呢?首先建兩個市場,一個市場是專業資源的供給市場,整合專業力量。一塊是理清詳細的需求,分等級分層級最重要的一點是創新服務機制。我想具體來講,專業網絡挖掘的不僅是國內的力量也不僅是浙江的力量,我們可以整合世界的力量。細分服務領域要建立起數據庫的話,把領域細分優化結構匹配個性化的需求,這從數據的挖掘現在也有很多的經驗。構建服務體系既要建立虛擬的互聯網平台,也要建立與服務性質相匹配的線下平台,同時要優化服務遞送工具。如何理清需求?要建立細分服務領域的在線評估工具,政府推廣這樣的服務工具,同時利用遠程診斷手段,如果把線下服務網點的應用和線上的工具有機整合起來,也是我們現在必須要做的。
創新服務機制。我們在考慮這樣新的市場的時候,要把不同人群的市場都非常清楚的描繪出來,同時要建立起供方利益相關者的激勵機制和市場化的付費機制,政府應該做什麼?對特殊群體精准的補貼。現在我們補貼的錢直接發給貧困群體,可貧困群體形成不了市場,那成本就降不下來,非窮困群體也享受不到服務,從這個角度來講,我的服務機制創新要對所有人群,政府補貼需要的人群,這樣最終形成一個創新的服務機制。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