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情局長批電影"刺殺本拉登" 夸大刑訊逼供情節--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美中情局長批電影"刺殺本拉登" 夸大刑訊逼供情節

2012年12月24日08:00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美國中央情報局代理局長邁克爾·莫雷爾,在21日發給中情局雇員的一份內部通訊中批評熱門影片《刺殺本·拉登》夸大刑訊逼供獲取情報的重要性,給公眾造成“錯誤印象”。莫雷爾眼下是接替前任局長戴維·彼得雷烏斯的頭號人選。彼得雷烏斯因婚外情丑聞於11月辭職。

  代理局長:這不客觀

  影片中,中情局審訊人員用酷刑審訊的情節最令人印象深刻,包括公認的酷刑“水刑”,調查人員動用酷刑獲得關鍵情報,拼接出拉登逃亡蹤跡,直至鎖定他的所在。

  “不是這樣!”莫雷爾在發給中情局雇員的一份內部通訊中說,法新社22日根據這份通訊發出報道。這名中情局臨時掌門人說,這部影片“制造一種錯誤印象,即強化審訊方式是我們正式拘押和審訊程序的一部分和找到拉登的關鍵,這不客觀”。莫雷爾聲明,“多樣化的情報”促使中情局分析師作出結論,圈定拉登藏身地。不過,他承認“一些情報來自遭受強化審訊的在押人員”。

  他說:“中情局公共關系辦公室與電影制作者有過溝通,但我們無法控制最終產品。”

  前中情局官員稱尋拉登之路始於審訊所

  中情局官員何塞·羅德裡格斯和中情局前任局長邁克爾·海登的說法卻與莫雷爾有悖。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2009年頒布政令,禁止使用觸發爭議的刑訊逼供方式。羅德裡格斯和海登在中情局工作時期,刑訊尚未遭到明文禁止。

  羅德裡格斯曾負責監督中情局反恐行動,他今年4月在《華盛頓郵報》撰文說,尋找拉登之路“始於中情局一個秘密審訊所……源於從強硬派恐怖分子口中獲得的情報”,“經歷嚴酷卻合法的審訊后,他們同意告訴我們一些(而不是全部)他們知道的情況”。

  海登去年11月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說,他早在2007年了解到中情局正通過本·拉登的信使網絡追蹤他的下落,最終尋獲本·拉登的情報中的“重要一部分”源於3名在中情局受關押人員,“他們都經歷某種形式的強化審訊”。據新華社

  ■ 相關新聞

  6000頁報告調查“強化審訊”

  導演比奇洛曾多次指出電影是虛構的,並稱他們已經獲得相關的許可。但“強化審訊”事實上一直是小布什政府時期一個爭議性問題。在電影上映前,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13日通過了一份針對中央情報局“強化審訊”手段的6000頁的調查報告。這份報告記錄了每一個曾被中情局關押的囚犯資料,包括他們被逮捕的情形、審訊情況以及提供的証詞。議員們還就中情局的“水刑”審訊手段進行了調查,這種逼供手段在小布什當政時期被普遍使用。(宗合)

  ■ 小資料

  19日在美國上映的《刺殺本·拉登》講述2001年紐約“9·11”恐怖襲擊后,美國情報部門長達10年追捕“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的歷程。中情局去年鎖定這名恐怖組織頭目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藏身地,美軍特種部隊5月發動突襲擊斃本·拉登。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